今天的衡道病理文汇,是由医院病理科黎兵兵老师带来分泌型脑膜瘤1例,和小衡一起读读吧。
欢迎各位病理同仁投稿,分享学习、工作所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投稿详情。
分泌型脑膜瘤(secretorymeningiomasSMs)是一种少见的临床脑膜瘤亚型,又称假砂粒体型脑膜瘤。现将收集到的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本疾病的认识。
文丨医院病理科黎兵兵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7岁。因反复头痛20年,近1年加重伴偶发失语入院检查。本院头颅MRI示:左侧额部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脑膜瘤可能,建议增强扫描及MRV检查(图1、2、3)。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额部,基底为凸面硬膜;肿瘤颜色淡灰红色,质地较软,有包膜,边界清楚。
图1:MRI于左侧额部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4*3.6*3.0cm,边界清楚,T1WI呈略低信号。
图2:MRIT2WI为略高信号。
图3:MRI见病灶呈宽基底,与颅骨内板相连。
2
病理检查
2.1
病理大体
送检(左侧额叶肿瘤)灰白灰褐色不规则组织一块,大小约3.5*3.5*2.5cm,切面灰白灰红色、实性、质韧。
2.2
光镜所见
在脑膜上皮细胞型脑膜瘤的背景下,见肿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形态大小较一致,胞质淡染而丰富,边界不清;核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呈细网状,部分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居边,细胞核中央发空,呈透明状,形成细胞核中空的核内窗,核分裂象少见;部分区域可见细胞胞浆内含有嗜酸性分泌小体,分泌小体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单个或成簇分布(图4、5、6、7)。
图4:×4肿瘤组织呈片状分布。
图5:×10部分区域胞浆透亮,部分区域可见胞浆内含有嗜酸性物质。
图6:×20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形态大小较一致,胞质淡染而丰富,边界不清;细胞胞浆内含有嗜酸性分泌小体,分泌小体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单个或成簇分布。
图7:×40肿瘤细胞胞浆内见嗜酸性分泌小体,分泌小体周围有明显空晕。
2.3
免疫组化
EMA(少量+)、PR(少量+)、SSTR-2(+)、Ki-67(+,1%)、GFAP(-)。
2.4
病理诊断结果
(左侧额叶)分泌型脑膜瘤,WHOⅠ级。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分泌型脑膜瘤(SMs)发病年龄一般在30-83岁,女性较多,研究发现SMs的孕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率在33-%,这或许是明显女性高发的原因[1,3]。主要发生于大脑凸面,其次依次为颅底、蝶骨嵴、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及小脑幕,其中大脑凸面又以额部常见[3]。临床上主要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多以头痛、抽搐为首发症状。影像学上常表现出瘤周水肿,但其水肿程度与肿瘤的大小不成比例,有关于SMs的瘤周水肿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1,6]。
3.2
病理特点
年kepes等[7]首次报道了伴有透明包涵体及假砂粒体的脑膜瘤,并指出这些包涵体过碘酸希夫(PAS)染色阳性,且与砂粒体不同,无钙盐沉着或淀粉样物质,他称之为「假砂粒体性脑膜瘤」;年Alguacil-Garcial等[8]首次提出「分泌型脑膜瘤」的概念;分泌型脑膜瘤(SMs)最显著的组织学特征是透明包涵体,在脑膜上皮型脑膜瘤的背景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细胞质透明包涵体,也称「假砂粒体」,散在或者成簇分布,境界清楚,均质状,嗜伊红色,PAS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染色上CK、CEA、EMA、PR、Vimentin阳性,而且患者循环血中CEA常常升高。近年来发现脑膜瘤SSTR-2也常阳性,有利于脑膜瘤的诊断。
分泌型脑膜瘤(SMs)在诊断中有如下几点:
(1)女性多见;
(2)瘤周水肿;
(3)常发部位有大脑凸面、颅底、蝶骨嵴;
(4)HE染色出现特征性的细胞质透明包涵体,呈很强嗜酸性,单个或成簇分布,周围有明显空晕,PAS染色呈强阳性;
(5)免疫组化EMA、CEA、CK、PR、Vimentin呈阳性或强阳性;具备前3项,应考虑的SMs的可能,若同时具备后2项即可确诊[2,3,5]。
3.3
分子遗传学
一般认为,约有一半的脑膜瘤中可以发生NF2基因突变。但Hartmann等[9]研究发现,SMs缺乏NF2基因突变或merlin蛋白表达缺失[6]。
3.4
鉴别诊断
(1)脑膜上皮细胞型脑膜瘤:WHOⅠ级,镜下背景中见不到分泌小体;
(2)透明细胞型脑膜瘤:WHOⅡ级,镜下可见弥漫性片块状分布的透明细胞,细胞较温和,中间交织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细胞浆内看不到分泌小体;
(3)微囊型脑膜瘤:WHOⅠ级,常有瘤周水肿,最大特征是瘤细胞突起相互交织构成大量细胞外腔隙,即呈微囊状。微囊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形态均匀,数个微囊可相互融合成小囊;镜下瘤细胞排列疏松,无细胞异型性、核分裂相及坏死,没有分泌小体;
(4)胶质瘤:分泌型脑膜瘤的CEA、CK、EMA染色多呈阳性,GFAP染色阴性,而胶质瘤则相反;
(5)转移性腺癌:转移性腺癌临床上多有原发灶而分泌型脑膜瘤则无;光镜下转移癌腺腔大、黏液多而分泌型脑膜瘤细胞类似上皮细胞型脑膜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背景中可以见到分泌小体,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是重要的鉴别方法。
3.5
治疗与预后
手术切除是SMs首选的治疗方法。肿瘤全部切除的预后要好于次全切除,SMs的预后与良性脑膜瘤的整体相似。有文献报道[2,10],血清中CEA的测定在SMs术后随访中具有实用价值,尤其是肿瘤未全切除并伴有瘤周水肿者,监测血清CEA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
参考文献
[1]姚伶俐,丁敏,翁海燕,王珏,黄亮亮,王晓秋,王志华.分泌型脑膜瘤2例并文献复习.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7(3).-
[2]张加初,刘玉光.分泌型脑膜瘤临床研究进展.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3(3).-
[3]Probst-CousinS.,Villagran-LilloR.,LahlR.,BergmannM.,SchmidK.W.,GullottaF.Secretorymeningioma:clinical,histologic,andimmunohistochemicalfindingsin31cases.Cancer..79(10).-
[4]朱旭友,易祥华,方建萍,吴运瑾.分泌型脑膜瘤1例.杭州.-
[5]刘玉光,徐振宽,李新钢,王云彦,张良文,李刚.分泌型脑膜瘤四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中华外科杂志..51(5).-
[6]蔡素琴,张声,吴春林,陈余朋,王鹏程,胡力文,张真真,陈小平,林琳,王行富.分泌型脑膜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诊断病理学杂志..21(04).-
[7]KepesJ.J.Thefinestructureofhyalineinclusions(pseudopsammomabodies)inmeningiomas.JNeuropatholExpNeurol..34(3).-
[8]Alguacil-GarciaA.,PettigrewN.M.,SimaA.A.Secretorymeningioma.Adistinctsubtypeofmeningioma.AmJSurgPathol..10(2).-
[9]HartmannChristian,SiebernsJennifer,GehlhaarClaire,SimonMatthias,PaulusWerner,DeimlingAndreasVon.NF2MutationsinSecretoryandOtherRareVariantsofMeningiomas.BrainPathology..16(1).15-19
[10]金梅,周萍,吕炳建.分泌型脑膜瘤.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6(2).-
推荐阅读:
病理文汇
全面讲析蕈样霉菌病(MF)
病理文汇
精原细胞瘤一例
病理文汇
具有分叶状结构和黏液性背景的软组织肿瘤
病理文汇
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一例
病理文汇
奇异性骨旁骨软骨瘤样增生(Nora病)
病理文汇
肺原发性肠型腺癌
病理文汇
足底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
病理文汇
EBV+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病理文汇
细胞类型不确定的树突细胞肿瘤
病理文汇
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
病理文汇
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