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亚骏栾延群
封面来源
摄图网
单车售价8万元、累计卖出近十万辆的“老头乐”,将梦想超越特斯拉的零跑汽车(以下简称“零跑”)送进了港交所。
9月29日,零跑以48港元的发行价赴港上市,开盘急跌,截至发稿(9:35)跌30%,市值约亿港元,成为港交所第四家造车新势力公司。
虽然在二线新势力中算得上领头羊,但与上市路上的“前辈”蔚小理相比,零跑在营收规模、盈利能力及研发投入等方面仍然相距甚远,还陷入了越卖越亏的困境。年至年3月,零跑累计亏损55.41亿元,毛利率最低时只有-95.7%。
中泰证券在零跑IPO前发布的一份研报认为,假设未行使超额配股权,零跑对应市值.5亿~.5亿港元,零跑财年市销率约15.0~19.4倍,这个数据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估值偏贵”。
安信国际近期的一份研报称,对比零跑、小鹏、理想、蔚来的年一季度业绩,零跑汽车的收入规模、盈利能力、研发投入、单车收入等方面均远低于其他同行,“所以我们认为零跑汽车估值应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报告称。
为了增收增利,零跑一脚迈出舒适圈,在上市前推出旗下最昂贵的车型C01,上探中高端市场。在港交所拿到续命钱的零跑,能否就此跨过生死线?
从零开始,“屈居”二线
在交付量上弯道超车蔚小理的零跑汽车,基本面还远称不上领跑。
年1-8月,零跑累计交付辆新车,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三,领先于理想与蔚来。但在年,零跑整年交付量为辆,不到蔚小理的一半。
对零跑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虽然在交付榜上以追赶者的形象出现,但创办于年12月24日的零跑只比理想汽车“年轻”了5个月,并非造车新势力中的后浪。
换句话说,零跑之所以至今屈居二线,并非资历不够,而是底盘不稳。
年1月,零跑首款车型S01正式上市,因车内空间狭小、续航里程较短,全年交付量仅辆。相比之下,除了年年底才开始交付首款车的理想外,蔚来和小鹏当年已分别交付辆和辆。
错失先机的零跑在年5月推出了第二款量产车型T03,这款面向下沉市场、补贴后售价6.58万~7.58万元的微型车,成功提振了零跑销量。年,T03交付辆新车,占公司总交付量的92%。
但车型定位和售价不同,让零跑在财务基本面上与蔚小理相距甚远。
在营收方面,年至年第一季度,零跑分别实现1.17亿、6.31亿、31.32亿和19.92亿元营收,虽然增长势头明显,但在绝对数值上与蔚小理还未到达同一个量级。
在毛利率方面,蔚小理虽然仍未摆脱亏损困境,但毛利率均已转正。而零跑年至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95.7%、-50.6%、-44.3%和-49.4%。随着交付量的提升,零跑陷入越卖越亏的泥潭。
在现金储备方面,截至年3月31日,零跑的现金储备为52.31亿元,不到蔚来的十分之一,也远低于小鹏和理想。不得不承认,缺钱是零跑急于上市的原因之一。
在研发投入方面,多次宣称坚持全栈自研的零跑,年至年第一季度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58亿、2.89亿、7.4亿和2.45亿元,3年多累计16.32亿元,远低于蔚小理。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逐年下降,分别为.4%、45.8%、23.6%和12.3%。
相对薄弱的基本面,让零跑即使在交付量上暂时领先,市值也难与蔚来和理想相提并论。创始人朱江明口中“从零起跑”的零跑,何时能与一线新势力站到同一起跑线?
聚焦下沉,错位竞争
在零跑的B站官方账号上,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是朱江明亲自出镜的“零跑T03定价风波,财务看了会吐血”,剧情是财务向朱江明“吐槽”T03以较低的价位搭载较高配置。
号称“不赚钱,就想交个朋友”的T03,以性价比高作为最大卖点。
最高续航里程公里、搭载L2级别智能驾驶辅助系统,T03的配置在目前市场上的微型车中确属上乘。从蔚小理均未涉足的微型车赛道切入,体现了零跑错位竞争的市场策略。
据乘联会数据,-年,微型电动车在纯电乘用车市场中所占份额分别为22.5%、32.6%和36.9%。由于蔚小理、威马、哪吒等新势力车企并未将资源投入这个赛道,T03避开了主要战场的激烈竞争。
凭借性价比优势和错位竞争的策略,零跑才收获了不错的交付成绩。
官方数据显示,年和年,零跑分别交付辆和辆新车,其中T03交付量分别为辆和辆,占比约90%。年上半年,零跑销量同比增长%至5.2万辆,其中T03销量3.3万辆,占比63.5%。
零跑在招股书中自称“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