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一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典型案例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同样适用在我们护理工作中。如何能够更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近我们抢救的这位患者让我有所思,有所感。
1
案例简介
”
患者中年男性,以“左下腹绞痛1h”于-03-24急诊就诊,血常规示:WBC11.73*/L,中性粒细胞计数10.05*/L,治疗给予头孢地嗪钠抗感染,既往无头孢过敏史,近期无饮酒史。患者于17:44分开始输注NSml+头孢地嗪钠2.0g,滴速为60滴/分,18:02分可见患者面部及手臂潮红伴肿胀,无明显皮疹、瘙痒,立即停用头孢地嗪钠,更换NSml静脉点滴,测量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处理,继续观察病情;
心电监护
2
急救护理
”
18:24,患者主诉头晕,瘫坐于地面,面色苍白,立即给予就地平卧,我们护士立即触摸桡动脉极微弱,血压未测出,随后ADR医生赶到,遵医嘱给予盐酸肾上腺素0.5mg肌注,林格ml快速静脉点滴,甲强龙80mg静脉推注,半小时后患者主诉症状较前明显好转;
3
总结反思
”
01
夯实基础,重视人文
我院急诊输液室接待年均9万人次患者,每一次的巡视患者都是一次自我知识的提醒,患者输液滴数是否正常,与下一袋输液是否有配伍禁忌……短短的输液几小时可能会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对应的救治措施有哪些?这些基础知识都需要熟练于心,时常温故而知新。
人文方面,我们重视患者的每一次的主诉,对于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出现的皮肤表现,也是按照ADR严重程度分级处置,在此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会以最快的速度采取相应的团队化救治。实操和演练多次的我们临危不乱,做好生命的守护者!
学习记录
02
学以致用,体现护理价值
患者出现晕倒或休克前期表现时,可立即触摸患者桡动脉,预估收缩压的情况,文献显示[1]能够摸到桡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0~90mmHg,再给予对应的急救措施,如立即平卧、心电监测等;对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推荐尽早使用肾上腺素药物肌注[2],这些都是我们在药物不良反应培训中学过的知识,平时夯实基础,关键时刻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了护理价值!
03
勤于思考,不负韶华
有人说过“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事后我和徒弟反思抢救细节:患者休克时,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选择肘正中是否更有利?徒弟如何采用SBAR沟通向医生汇报病情呢?患者从最初的皮肤潮红到过敏性休克,此过程有什么护理不足之处呢?等等。我想对于每一次参与的抢救,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总结,随着时间的积累,一定会“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参考文献:
[1]张建波,马俊勋,何忠杰,等.创伤急救白金十分钟——快速判断伤情启动创伤小组[J].中国急救医学,(05):-.
[2]李晓桐,翟所迪,王强,等.《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推荐意见[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1(2):85-91.
投稿邮箱:tsy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