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锐利还眼眶肿瘤患者光明

治病救人:手术量逾万例摘除葡萄大肿瘤却没疤

疑难、复杂性眼眶病,如眼眶肿瘤、甲状腺相关眼病及眼眶爆裂性骨折等,在魏锐利教授的门诊中约占2/3。白内障、青光眼、近视、斜视等常规眼病,则占1/3。

无论因何种疾病而来,近九成患者只有一个目的:请魏教授做手术。

年,广州的曹女士因眼睛胀痛,医院,先后看了4个科,却无法确诊。最后,医院诊断为右眼眶内良性血管瘤。当时,医生有些不耐烦,解释含糊不清,只说眼眶疾病是所有眼科手术中最复杂的一种,只能做手术。但这宛如穿梭在地雷阵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败。

听到大夫说,术后瘤子还可能长,令曹女士恐惧更甚。随后3年,她像鸵鸟一样,对疾病“不闻不问”。

年暑假,曹女士的双眼明显不对称。朋友、同事和学生关切但异样的目光,让她下定决心要摆脱疾病。

第一次见到魏锐利教授,她焦急地提出准备了3年的问题:用不用输血?不用。会不会失明?不会。会不会留疤?不会。那简短、坚定的回答,从容的神情,让她当即决定要做手术。

整台手术40分钟就完成了。术后第二天,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曹女士惊呆了:自己曾引以为傲的美丽双眼又回来了,丝毫不见红肿和疤痕。谁能相信,这双眼睛刚做过全麻手术,摘除了一个葡萄大的肿瘤。

魏教授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上有百岁人瑞,下有出生20余天的婴儿。更多的是像曹女士这样,医院求诊,却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疗的人。

这是因为眼眶疾病发病率不高,不少眼科医生缺乏了解。以甲状腺相关眼病为例,即便在英国,58%患者的最初诊断不恰当,最常见的错误诊断是结膜炎和过敏。有26%的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要耗费12个月。

眼眶疾病种类繁琐,治疗方法迥异。病变常常涉及眼眶外,需要脑外科、耳鼻喉科等医师配合,也增加了疾病诊疗的难度。

按世界手术等级分类,眼眶手术要求至少有10年以上经验的医生实施。即使高级别医生,每年没有50例以上的手术经验,也很难做好。而魏锐利教授从事眼眶病研究和诊疗20多年,每年仅眼眶肿瘤手术量就超过例,在全国位居前列。

记者发现,他实施单眼血管瘤手术,从全麻到手术完毕,约耗时40分钟。甲亢突眼的上睑退缩术,耗时在半小时左右。局麻下白内障、近视眼手术是眼科大夫的“基本功”,他更是驾轻就熟,10分钟即可完成。“患者见多了、手术做多了,自然速度就能加快。这样的好处是明显缩短麻醉时间,能降低手术风险。”

出血、失明、眼皮耷拉、视物重影、眼球运动障碍,是眼眶手术常见的并发症。虽然已经有上万例手术经验傍身,但魏锐利教授还是非常慎重:“手术没有一万,只有万一,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他的手术室非常安静,医护们只能用眼神和手势交流,以免让术者和患者分心。置身其中,只听得见电子设备“嗒嗒”作响。手术中,他会屏住呼吸,隔上两三分钟才侧头深吸口气。记者问,长时间屏息会不会憋。魏教授一脸诧异:“我有憋气吗?从没注意过。”

由于手术患者太多,为公平起见,魏锐利教授定了个原则:一看年纪,老人和孩子往前排;二看麻醉,全麻要早于局麻;三看等床时间,等候手术长的,先做。“老人和孩子体力差,术中发生意外的几率高,这些必须要提前考虑到。”

魏教授还摸索和尝试出多种眼眶手术切口,如“S”形扩大切口外侧开眶眼眶巨大肿瘤切除术,内外侧联合开眶眼眶肿瘤切除术等等。这既能有效解除病痛,又无损患者容貌。

人文关怀:再忙也不催患者要求全科上网科普

黄潇大夫和魏锐利教授共事13年有余。她为魏教授高超的诊疗技术所折服,更敬佩其从医多年没有一桩纠纷。“因为他的眼中不仅有疾病,更多的是患者这个‘人’。”

14岁的安徽男孩小张(化名)原本是个眉清目秀、双眼有神的孩子。可记者见到他时,小张右眼向下耷拉,眼珠异样凸出,撑得眼皮滚圆。

魏锐利教授认真查看了CT片,沿着右眼眶细细按压一周。接着,他轻推身旁的助理医生,示意其关紧诊室的门,说:“孩子患的是眼眶视神经鞘脑膜瘤。必须手术,但难度很大。”

话音刚落,同来的父亲急忙表态:“那就手术,尽快做。”

魏教授放慢语速答:“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我主张等孩子再大一些时手术。我依据的是20多年的经验。首先,两三年后再手术,全麻更安全;其次,手术不能解决一切。一旦失败,孩子面临的可能是眼珠不能动了,失明,甚至肿瘤复发。这是家里的大事,要好好商量。”

说完,诊室里悄无声息。小张和父亲垂着头,后者粗重的呼吸声在诊室里回响。魏教授和助理医护们或坐或站,一动不动。

许久,父亲开口了:“那我们再想想。”魏教授点点头:“若有不明白,或病情有变化,可以随时上网和我联系。”

事后,魏教授告诉记者,无论门诊多忙,他都会详细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利弊,给其充裕的思考时间。他还规定,诊室里不能讨论和当前患者无关的事,患者在思考时,决不能打断他。前一名患者不主动离开诊室,就不叫下一位进来。

“很多患者就诊前,并没意识到严重性,以为手术就是%成功,术前谈话都是医生在吓唬人、推卸责任。医生要懂人文关怀。反映在疾病诊疗中,最基本的就是理解患者需求,帮助其理清思路,但不盲目保证。”魏教授坦言,“一名合格的大夫应该知道哪些手术不能做,而不是自己会做哪些。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合理安排手术,才是真正对患者负责。”

魏锐利教授一周出诊两次。若是复查或外地来沪就医,但挂不上号的,他是有求必应。在记者跟随出诊的当天,他一共看了44位病人,其中24人是加号。不仅门诊如此,来自外地、农村、重症、少数民族患者若需入院手术,他也会想尽办法,尽早为其安排床位。

有些患者体恤其辛苦,主动提出可以等到特需门诊再就诊,那时人少。魏锐利教授却摇摇头:“特需太贵,普通老百姓没必要花那钱。”

由于门诊时间有限、患者众多,难免有人落空。魏教授就指导他们,通过“好大夫在线”的个人网站,完成咨询、复查,了解疾病知识。他还在科室“布置”任务,要求长征眼科所有大夫都开设个人网站。截至目前,该科室共为名患者答疑解惑,发表网上科普文章篇。

“这些文章涉及预防、治疗、康复和生活护理等方面。医院内,医护人员会监督其各项事宜。但看完门诊、做完手术,只是疾病诊疗的一部分,出院后的疾病管理才是康复的核心。患者看了这些文章,自然就会管理得好一些。”魏锐利教授说,“我希望更多基层医生也能看到这些文章,了解眼眶疾病。那患者在首次就诊时,获得正确诊疗建议的几率能高一些,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进入灵魂:大夫就是宽心药铁杆粉丝比比皆是

年中越战争爆发。年,正在第二军医大学读书的魏锐利主动报名,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军医。

“我在大学研读眼科学。上了战场,处理最多的是各种残肢断臂。战争可以洗涤人的灵魂。经历过那一场浴血厮杀,我对人的疾苦特别敏感,也愈发明白,肉体的病伤有时远不及心灵的苦痛。心病没了,身病也就好了一大半。”魏锐利教授说。

魏教授很少给患者开药。一来多数眼眶疾病不是药物能解决的,二来他本身就是一味“宽心解气”的良药。

门诊中,40多岁的内蒙人刘女士,引起了记者注意。她因甲亢眼突,医院接受了冲击治疗,但未能缓解。她满面愁容地坐着,时不时叹口气,抱怨生病真遭罪。

魏锐利教授翻看病历后问:“年5月患上甲亢。那年年底,你肯定遇到件大事,狠狠发了通火,一个多月都没消气。”

刘女士愣了一下:“魏教授,您会算命?太准了。”

魏教授微笑答:“甲亢最喜欢情绪敏感、爱发火、易激动的人,尤其是女性。要想治好病,你得先学会调节情绪,人生没什么过不去的难关。等甲状腺功能稳定了,我帮你做眼减压手术,把眼睛推回去。到时候,谁都看不出你生过病。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言谈间,刘女士僵硬的表情慢慢放松。她抬手揉揉眼睛。魏教授急忙拉住她的手,关切地问:“感动得哭了?哈哈,开个玩笑。就是提醒你别揉眼睛,眼皮会越来越松弛的。”

刘女士扑哧一笑。魏教授也扬起了嘴角:“这笑起来多好看。等做完手术,眼睛和从前一样漂亮了,更要每天笑呵呵的!”

接着,魏教授详细嘱咐其生活注意事项:戒烟,避开二手烟;规律作息,注意用眼卫生,眼睛别吹风、不能直视太阳。他还特意亮出自己的小发明:防风保湿太阳镜。这副眼镜能紧密贴合在脸颊上。镜腿各有一个小孔,可以往里注水,戴上后增加眼睛的湿度。

刘女士拿着病历卡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她折回诊室,鼻子上架着一副时髦的太阳镜,喜滋滋问:“好看吗?”

记者在查房时,还遇到了另一名“粉丝”家属刘先生。当时,他正在看护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父亲。与此同时,他的丈母娘正在隔壁房间,安慰其亲妹妹,为第二天的手术做准备。而不久前,丈母娘本人也经由魏教授的团队,完成了眼睑退缩术。

“医院多、专家多,但家里人就信魏教授。”刘先生感叹,小学语文课文本里有篇魏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写道,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想说,像魏教授这样的军人医生,才是最可爱的人,是人民的医生。”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作者,如有侵权,请与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删除内容!end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丸零售价格元
北京白癜风治疗技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zanz.com/gmys/3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