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类的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食物的选择是自然的过程,具有合理性,绝大多数食物都不会导致过敏。食物过敏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在特定的个体中仍会发生,90%以上的食物过敏反应是由少数几种食物所诱发,引起过敏的食物主要为鸡蛋、牛奶、花生、黄豆、坚果、小米、及鱼类。所以对于有过敏疾病或哮喘的患儿,在食用鸡蛋、牛奶、花生、黄豆、及部分海产品这几种食品要注意。
在判断食物过敏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除非确实在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了过敏现象如湿疹、荨麻疹、胃肠过敏或哮喘发作等过敏反应,有时候出现的进食后咳嗽、腹疼或不适,不能认为是对该食物过敏,一般不要轻易禁食某种食品。如果长期禁食某种或某些食品,会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造成营养供应缺乏,这样既不利于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也不利于帮助疾病的康复。
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病具有以下特点:
1、婴幼儿及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出生后婴儿的肠道开始接受大量的食物抗原,但其胃肠道的免疫及非免疫机能均未发育成熟。出生后1月内胃酸分泌少,在2岁内肠道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也未达到成人水平,肠道绒毛膜的屏障保护作用差等,都导致食物抗原易于通过肠道粘膜,进入体内。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小儿肠道会对食物抗原产生免疫耐受,不出现过敏。但少数具遗传易感性的婴儿,食物抗原易诱发各种异常免疫反应;
2、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婴幼儿食物过敏有“自然病程”,大多数患儿到2~3岁时,对以前致敏的食物耐受,症状也随之消失。有研究发现婴儿牛奶过敏56%出现在1岁以内、70%在2岁,但87%的患儿在3岁时对牛奶不再过敏,也就是说,大多数牛奶过敏者到3岁时就会好转。但对花生、坚果、鱼和贝类的过敏者,过敏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3、实际发病情况较自我估计率较低,很多情况下家长可能会把进食后发生的不适笼统地认为是食物过敏,而且存在一定的过度解读检查结果的现象,一项研究对名母亲的调查结果显示,17%的母亲认为孩子有对食物的不良反应,但经多项研究表明,主诉有食物过敏者,经食物激发试验证实者仅为1/3左右。
婴幼儿食物过敏可以引起一些疾病,临床表现根据过敏原积聚的器官不同而异,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皮肤症状(湿疹、荨麻疹等)和呼吸道症状(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到目前为止,没有药物治愈食物过敏的方法,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免接触过敏源。
虽然对花生,坚果,鱼和贝壳类食品的过敏症常常被认为会伴随一生,但是大部会随成长而消失,并非终生存在。食物过敏症患儿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有一定关系,对有明确危险因素的患儿应进行喂养指导,包括生后6个月完全母乳喂养,如果有必要可以添加低过敏原配方奶粉作为母乳的补充,母亲哺乳期应当避免食用花生和坚果,并考虑暂时不吃蛋、牛奶、鱼虾等可能致敏的食物。
(文中所用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必删)
文章
小儿内科侯伟
编辑
宣传部傅媛馨
西安交大二附院
大义大医为生命之光
仁心仁术尚德尚医求实奉献开拓创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