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U,我怎么每次吃海鲜
都会拉肚子?
是我的问题还是海鲜的问题?”
“小U,我吃芒果过敏
可是我好想吃芒果啊!”
“小U,食物过敏很严重吗,
我从小到大都没吃过花生……”
食物过敏可以说是吃货的一大噩梦了,一些看起来十分平常的食物,对食物过敏患者来说却是碰都不能碰,一旦食用,轻则皮肤瘙痒红肿,重则可导致全身出现过敏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被食物过敏耽误的吃货也不在少数,据国外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2.5%的成年人和6%~8%的儿童对某些食物过敏。过敏食物至少有多种,被WHO/FAO认定的主要是由以下8大类食物所引起的,它们分别为牛乳、鸡蛋、花生、鱼、甲壳类水产动物、大豆、小麦和坚果。
那么面对食物过敏,
吃货还有救吗?
小U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拉肚子和瘙痒,
都有可能是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从理论上说,就是指进食了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引起的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进而引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全身的变态反应。
一般来说,这些症状都有可能是食物过敏:
1消化道过敏: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黏液状腹泻、便秘、肠道出血、口咽部搔痒等。
2呼吸系统过敏: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眼泪增多、支气管炎、耳部感染、久咳不愈、气喘、咳嗽、眼睛搔痒红肿等。
3皮肤过敏:
荨麻疹、风疹、湿疹、红斑、搔痒、皮肤干燥、眼皮肿胀、嘴唇肿胀、舌头酸痛等。
好好的食物,
怎么会引起过敏?
有些吃货可能要问了,
好好的美味,
怎么别人都没事,就我过敏?
是这样的,
食物诱发过敏的原因主要有这四类:
(1)食物本身含有的抗原分子不断呈递给机体的黏膜免疫系统而致敏;
(2)遗传因素;
(3)解剖因素,婴幼儿童消化道黏膜柔嫩、血管通透性高,食物过敏原易通过肠黏膜入血引起变态反应;
(4)其他因素,如消化道炎症致胃肠黏膜损伤,增加了胃肠黏膜的通透性,使过多的食物抗原被吸收,而发生变态反应。
不好!过敏了!
该怎么办?
过敏症状可轻可重,
一旦发生过敏了该怎么办?
小U在这里教大家两个步骤:
第一步
学会判断过敏症状的轻重
轻症过敏反应:
鼻塞、打喷嚏、眼睛瘙痒;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重症过敏反应:
呼吸困难(出现喘鸣音或哮鸣音);面舌肿胀;休克症状(虚弱、口渴、皮肤苍白)。
第二步
根据轻重症进行处理
轻症过敏反应:
无需特别干预,并不危及生命。脱离过敏原后,症状会慢慢缓解。
重症过敏反应:
不要拖,立即送医!
过敏了,还想吃,
该怎么办?
说到底,过敏无法彻底“治愈”,这次缓解了,下次碰到过敏原还是会过敏。所以,小U认为最好的做法是:远离过敏源,即不再吃引起过敏的食物,这也是全世界对于过敏的首选方法。
但是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现在很多家有食物过敏的宝宝,家长会进行过敏原检测来排查过敏原,但过敏原检测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方面它只是对部分常见过敏物质进行检测,很多过敏人群过敏原检测却查不出异常;其次过敏原检测的准确性也不敢恭维,美国免疫学学会和儿科学会报道称,IgE过敏原检测无论是皮肤还是血液检测,都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过敏原检测是用来配合“食物排除测试”的,仅根据测试结果就说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可能会误诊,还可能让不过敏的东西被禁食,人为造成偏食、营养摄入不足。
那该怎么办呢?
TheSolution
小U的推荐方法是:
如果只是偶尔几次过敏,试试排除饮食法
(1)把疑似过敏食物从食物清单中都清除掉,看过敏症状是否依然存在;
(2)过一两周尝试重新添加。每次只加一种。如果又过敏,证明这个的确是过敏原;如果未过敏,证明这个食材是安全的。
TheSolution
如果是经常性严重过敏,
尝试一下事无巨细的记录法
请不要怕麻烦,尝试事无巨细的记录法。记录过敏发生前后的全部信息:比如天气、环境、日常活动、接触的物体、摄入食物种类分量等。时间长了慢慢地就能淘出过敏的食物和不过敏的食物。
当然一旦发现食物过敏,除了要找到过敏原以外,还要适当的采用抗过敏与脱敏治疗,常见的抗过敏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药、肥大细胞膜的稳定药、糖皮质激素类,记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哦。
另外,小U也建议大家积极
应对提升自身免疫力,
多元治疗方法齐下
才是对抗过敏的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1]肖亦立,潘建芳,王丽萍,段雅莉.上海市社区婴幼儿食物过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2(11):72-74,78.
[2]陈红兵.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新动态[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10(07):-.
撰稿:学校卫生与营养食品科鹿文英
审稿:任亚萍沈惠平
编辑:U编辑部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