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低碳发展的领跑者,美好生活的保障者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承上启下之年。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上海国企直播间》融媒体新闻访谈,走进上海标杆性的国有企业,对话企业掌舵人,展现新时代上海国资国企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在建党百年之际,携手话初心,聚力新征程。

《上海国企直播间》由上海农商银行全程支持。

今天做客上海国企直播间的嘉宾

黄迪南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视频制作:赵宏辉、陈思彤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保障上海的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正是申能集团的初心和使命

自年成立以来

申能始终以服务上海发展大局为己任

成长为服务多万市民的能源供应商

和引领能源行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提供了上海本地三分之一的电力

和95%以上的天然气

十四五期间

申能主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

力争新能源装机规模翻两番

并将投资近20亿元

构建具有申能特色的氢能全产业链

从“两分钱集资办电”到行业标杆

如今00后的年轻人可能已经对停电没有什么概念了。但30多年前的上海,电力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全国现代工商业最为集中的城市,上海自然而然成为了全国工业建设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前,上海的工业总产值排名全国第一。年前后,上海工业总产值更是在全市GDP中占到了70%左右。经济发展依靠工业,也就意味对能源,尤其是电力的高度依赖。然而,上海电力工业建设基础与整个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当时,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上海不得不放弃近20%的工业生产能力。

为突破瓶颈,年底,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征收电力建设资金的暂行规定》,决定自年1月1日起,对所有企业用电每度加征2分钱,作为地方电力建设的专项资金,为中国电力事业开辟了一条新的筹资渠道。这就是我国电力发展史上著名的“2分钱办电”的由来。正是为了积极把握“2分钱办电”新局面,申能应运而生。

年8月15日,申能电力开发公司完成工商注册。此后6年内,申能先后参与投资了石洞口电厂、石洞口二厂一期、吴泾六期等工程建设,共计万千瓦。万千瓦现在看来不算大,不到全市最高用电负荷的十分之一,但是自年上海首个正规电厂投产以来,一直到年上海才完成万千瓦的电厂建设。申能花了6年时间,就建成了历史上多年的电力装机容量,显著缓解了当时条件下上海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年12月30日,申能电力开发公司举行揭牌仪式

此后20多年,申能又分别在上海投资了万千瓦的高效煤电机组、万千瓦的燃气发电机组以及10余个新能源项目。其中,位于外高桥的外三发电,在发电行业享誉中外,曾在年获亚洲年度最佳环保电厂金奖、年获国家能源局颁发的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位于临港的海上风电示范工程,每年能满足约20万户家庭的用电,对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和节能环保起到了重要作用。申能高效清洁的电力供应、优质过硬的工程质量,也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火电领域一张靓丽名片。

年临港海上风电二期项目建成投产

天然气供应

确保每一个环节万无一失

在申能集团总部的应急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燃气管道,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保障着工业运行和居民生活。

黄迪南介绍,申能用了近20年时间,构建了“X+1+X”的天然气全产业链。其中,第一个“X”为上游多气源,中间的“1”为中游一张网,最后的“X”为多元销售。

上游:“6+1”多气源。上海“6+1”路天然气气源,分别为年4月投产的东海平湖油气田、年正式引入上海的西气东输一线、年11月正式向上海供气的上海洋山LNG接收站、年3月正式向上海供气的川气、年6月正式向上海供气的西气东输二线、年9月开始向崇明岛供气的江苏如东天然气,“+1”则是年4月投入运营的上海五号沟LNG事故应急气源备用站。至年,申能每年已经可以组织近亿方的天然气资源,全力确保了上海天然气的充足供应。

中游:坚强一张网。到年,申能投资建设的本市天然气管网总长度已达2.6万公里,上海也成为了城镇燃气管网分级最多的城市,多级压力配置,有效利用了管网压力,并具有较强的用户适应能力。分布于城市的各不同压力级次的管网,如同人体全身的血管一样,将天然气送到各类用户的用气点。

下游:多元化销售。截至年底,申能拥有天然气客户万户,年供应量91.5亿方,供应了全市95%以上的天然气。年初,北方部分省市出现缺气。上海不仅没有出现用气紧张,还在保障本市供应的基础上,通过“南气北调”支援了全国。

公共安全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黄迪南说,为了保障上海能源供应安全,申能还不断用数字化前沿技术、无人机巡检等手段,提升管网监控、与燃气调度效率,目前,主干管网监控率已经达到%,输配管网监控率达到82.7%。在多种措施的保障下,遇到居民的报修以及其他紧急情况,维修人员半小时内可以到场处置。

“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万无一失。”黄迪南说。

面向未来,做低碳发展的领跑者

历经三十余年发展,申能已逐步成为业务涵盖电力、燃气、金融、线缆、环保、氢能等业务领域的综合性能源产业集团。黄迪南说,做好居民美好生活保障者的同时,申能也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低碳发展的领跑者。

“天然气是一次能源,它是含有碳的化石能源;电力是二次能源,但要使用煤、天然气发电的话,也有碳排放,我们能源企业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必须要努力把碳减下来,实现绿色低碳。”黄迪南说。

过去五年间,申能集团不断优化电源结构。一方面,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截止年末,公司风电、光伏控股项目达到42个,遍布沪、浙、苏、青、蒙、新等16个省市自治区,装机超过万千瓦,较“十二五”末增长7.5倍。上海的长兴岛、临港海域、老港等区域都可以看到申能的风电项目,世博的申能光伏项目,每年可为上海提供超9亿度的零碳电力。

节能减排方面,申能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火电领域有个概念,叫标准供电煤耗,反映的是煤电、天然气发电这些火电项目为社会供应一度电,需要消耗多少标准煤。年,标准供电煤耗的全国平均水平是.5克/千瓦时,而申能做到了.9克/千瓦时。“这表明每发一度电,申能能比全国平均水平少用8%的燃料,自然就排放了更少的二氧化碳、粉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黄迪南说。

十四五期间,申能将通过布局优化和科技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电力方面,申能将顺应“平价上网”大势,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力争未来五年新能源装机规模翻两番,占比达到50%,为国家和上海贡献更多零碳电力。

氢能方面,“十四五”期间集团还将投资近20亿元,着力构建具有申能特色的“车、站、气、运”联动的氢能全产业链,助力上海及长三角氢能产业群协同发展。

绿色金融方面,申能将进一步统筹金融服务资源,推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创新,打造“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碳资产管理”的价值体系,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碳金融中心。

上海农商银行成立于年8月,是由国资控股、总部设在上海的法人银行,是全国首家在农信基础上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年全球银行0强”榜单中,上海农商银行位居第位;位列年中国银行业强榜单第24位,在全国农商银行中排名第二。

传承上海农信七十余载历史,上海农商银行扎根大都会、携手千百业、贴近老百姓,坚持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小微和科创企业,服务社区百姓,与超过万客户携手前行,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展望未来,上海农商银行将坚持金融向善,胸怀服务社会民生的星辰大海;坚持金融向实,肩负落实重大战略的使命担当;坚持金融向阳,厚植推进绿色发展的本底根基,以金融诚善守护生活本真,以专业进取回应市场期待,实现银行商业价值和社会功能的有机统一。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fuguomine.com/ffgm/12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