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预防中风日”。数据显示,全球每6秒就有一人中风,约20秒就有一人因中风而死。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约万人,近一半人死亡。在存活的脑中风患者中,约有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脑中风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扬州近年筛查数据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中,中风高危人群比例达15%-17%。
扬州数据超过40岁的扬州人中
15%-17%属中风高危人群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世界卒中组织曾做过统计:全球每6秒就有一人中风,约20秒就有一人因中风而死。这两个数据直观反映了脑卒中对人类的危害。
医院脑卒中诊治中心主任李晓波向记者介绍,从年起,医院开始参与国家卫生部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被筛查对象主要是来自杭集镇、湾头镇、文峰街道、沙北社区、连云小区等地的居民。
年,扬州共筛查40岁以上人群1.1万余名,发现高危人群余名,约占10.54%。在这些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病名,糖尿病名,高同型半胱氨酸人,发现颈动脉斑块名,颈动脉狭窄22名。
年,扬州共筛查40岁以上人群余名,其中发现高危人群余名(包括TIA和卒中患者),约占17.5%。
“这几年通过对40岁以上人群的筛查发现,高危人群占了15%-17%。”李晓波告诉记者。
健康问答哪些人需要提防中风?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
尽管目前脑卒中的主要患者群是老年人,但是从临床资料来看,这种病症已经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便是主要诱因。
如今不少城市白领经常熬夜加班,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又大多选择与朋友外出娱乐至深夜,还时常吃宵夜、喝啤酒,甚至养成吸烟的不良习惯。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体过度疲劳。数据显示,目前45岁以下的成人发生脑卒中比例约占5%至15%,医院接诊的青年脑卒中病人就有30岁左右的年轻患者。
“预防中风,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李晓波向记者介绍说,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没有中风,但风险较高的人群;二级预防则针对已经中风的人群,“防范其下一次中风的发生。”李晓波介绍,出现过中风的患者,5年以内40%的人会出现二次中风。
发生中风该怎么办?
一定要在3小时内送医治疗
李晓波向记者介绍说,在国外,中风后立即就诊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所以,动、静脉溶栓的成功率很高;而在中国,老百姓常常因为对疾病认识不足、医院较远等原因,医院,耽误了脑梗塞治疗的黄金时间,造成终生的遗憾。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仅有16%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3医院。“一些患者发病之后,家人医院,等3医院,就为时已晚了。”此外,仅有1.3%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溶栓本身确实有风险,6%的人会出血,但溶栓患者比不接受溶栓的患者恢复要好。因此我们还是建议接受溶栓治疗,当然,要医院。”
医生提醒老年人频打哈欠小心脑中风
一般人在感到疲劳时,打几个哈欠,可使疲劳感暂时减轻。可是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若频频打哈欠,就有可能是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应提高警惕。
有70%~80%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在发病前1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繁出现打哈欠的现象。打哈欠可使胸腔内压力下降,上下腔静脉回流心脏的血量增多,心脏的输出血量增多,脑细胞的供血能力得到改善。但这种改善是暂时的,因此,频频打哈欠常预示缺血性脑中风可能在近期内发生。
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若出现无诱因的频繁哈欠,切不可掉以轻心,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对高血压、高血脂等积极进行治疗。
新闻科普这些用药误区增加中风危险
1.高血压患者不肯吃降压药
“很多患高血压的人认为,一旦吃上降压药就要吃一辈子了。还有人认为不能一开始就吃好药,因为现在吃了好药,以后再用好药,血压就控制不住了。”李晓波提醒患者,像治疗感冒的抗生素,确实不需要太好的,“但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至少还是要吃一些长效的药物,保持血压的平稳。这样对血管弹性的恢复会好一些,也会降低中风的风险。”
2.脑梗病人不吃抗血小板的药
“脑梗的病人要吃一些抗血小板的药物,但很多病人只吃中成药,不愿服用得到国际上公认的能够降低复发率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等。”李晓波提醒说,“不能因为吃了中成药就不吃这些抗血小板的药物了。”
小贴士一起来做防中风保健操
头部按摩:五指分开屈曲,以指腹从前额缓慢旋转按压至头顶,再继续按压至脑后部。双手轮流交替按压各五次。可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血。
颈部按摩:五指并拢,双手对指置于颈后,轮流按擦颈后部左右两侧,以皮肤轻微发红发热为宜。可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血脂沉积。
转颈运动:颈部放松,平和舒缓地前后左右转动颈部,动作宜慢,转动至最大幅度保持5秒再向反方向转动。可增加血管的抗压力和韧性,活血通络。
肩部运动:肩部放松,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双肩由后向前旋转1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10次,之后双肩上提放松各10次。可使肩部肌肉放松,缓解颈肩部神经血管压力,促进大脑供血。
一起来做中风测试题
以下选项满足3个,就要当心了:
A.60岁以上
B.患有高血压
C.患有糖尿病
D.患有高脂血症
E.吸烟、酗酒
F.肥胖
“符合上面条件的,都属于中风高危人群。”李晓波提醒说,这些指标如果有三个指标以上,就要当心了,“比如病人已经60岁了,又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他将来就需要当心中风的危险。”
这3件小事,你能顺利完成吗?
“中风症状因人而异,通常是突然间发生的。大脑的不同区域控制人体不同部位,所以中风症状也会因大脑中风部位而有所不同。”早期识别脑中风很重要,那么如何识别呢?李晓波向记者表示,美国心脏学会、卒中学会制定的早期识别脑中风的“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中三个简单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判断,“如果有以下症状,80%的可能性就是中风了。”
1.微笑测试。尝试着露齿微笑,如果脸部扭曲不正常,两侧嘴角不对称,就有中风的可能;
2.举手测试。伸出双手臂平举,如果双手不能举平,一只手老往下掉甚至不能举起,就有可能是中风的症状;
3.言语测试。重复一句简短的话,看看能否重复,如果语言奇怪,或含糊不清,或自己不能用语言表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就有可能是中风的症状。
扫一扫扬州网官方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北京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