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杭州两年多,无论生活还是事业,吴保军一直保持着“奔跑”的姿态。
作为零跑汽车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裁,吴保军在年上半年刚到杭州加入零跑汽车时,后者在汽车行业犹如一个刚刚蹒跚学步的婴儿,前景并不被业界看好。只有一款小众产品,月销量较低,甚至由于刚开始造车,产品口碑也不太稳定……
“我看准了新能源智能汽车必然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吴保军说,从成熟的广汽集团投身婴儿期的零跑汽车,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零跑汽车的独特性——脱胎于国内安防龙头企业大华科技,董事长朱江明亲自率领科研团队多年潜心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全域自研,这让零跑汽车如同毛竹一般,扎根期漫长且不显眼,而一旦时机成熟,则势如破竹。
吴保军的到来,让零跑汽车落下了蓄势期的关键一子。当年,零跑T03上市,营销战略从以往的打猎模式调整为深耕模式,主目标圈定30个城市,服务更加碎片化,提升客户的看车用车便利性,月销量逐渐从开始的几百辆左右迅速拉升到几千辆。随着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提升,随后的新车C11、C01每一款均成为市场爆款,带动着零跑汽车月销量不断向上突破,到年已连续多月破万。
梳理内部管理、制定营销策略、解决企业生产资质……这些对于在广汽集团有着20多年一线经验的吴保军来说驾轻就熟。他更清楚,朱江明力邀自己赴杭,还看中自己曾挂帅众诚保险,用几年时间登陆新三板、实现扭亏为盈的履历和经验,期待自己带来融资方面的曙光。
回忆过去的两年多时间,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市场热点,但汽车行业整体命运多舛,大环境对供应链带来严峻挑战。由于正赶上“PPT造车”泡沫破碎,融资难更是成为各大造车企业,特别是造车新势力普遍面临的难题。
于是,吴保军又“奔跑”在融资的崎岖道路上。说服资本投资并不容易。“理由不能超过3点,时长不能超过3分钟,需要迅速吸引投资人的注意力和兴趣。”他从国外一档纪录片节目中总结的谈判技巧让零跑汽车的融资金额节节攀升。公司年12月获得融资43亿元,年6月再获60亿元投资,而这次香港上市,又成功融资近60亿元。“公司接下来5年内的研发和生产,更有底气了。”
奔跑的企业——
全域自研带来厚积薄发、弯道超车的实力
就在港股上市前一天,零跑汽车备受期待的旗舰型轿车零跑C01全国上市,成为业界 主打高性能、高性价比的C01车型自宣布预售起便受到市场的追捧,上市前一周即官宣订单量突破10万辆。
在这场造车新势力争相竞速的马拉松赛道上,跑过前几圈,零跑汽车正逐渐显露后发先至的锋芒。
今年以来,零跑销量持续快速攀升。9月,零跑汽车交付再次过万辆,同比增长超%,1—9月累计交付达辆,凭借强大的产品力站稳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就市场扩张步伐来看,截至今年7月31日,零跑汽车销售及服务网络已增加至个城市,覆盖家门店。直营店增加至49家,是年末的一倍多……
藉此“零跑速度”,零跑汽车从造车新势力的原第二梯队中脱颖而出,跃升为“四大天王”之一,在造车新势力中站上了“领跑者”的行列,也得以在当前比较困难的经济形势下获得资本的青睐。
据悉,此次零跑登陆港交所,基本面得到了包括红杉中国、中金资本、杭州国资、上海电气在内的豪华资方阵容的支持;发展前景得到金融监管、金融投资领域专家的普遍看好。
“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专精产品的工程师精神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制胜法宝。”在吴保军看来,朱江明确立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件,乃至智能驾驶、软件、物联网等全部自研自产的发展战略,是零跑超高品价比的核心秘诀,亦是该公司赢得资本青睐、品牌一路向上的奥秘所在。
零跑汽车除了电芯、内外饰外购,底盘、汽车电子电器为自研及外包生产外,其他所有零部件均为自研自产。凭借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公司大幅简化了供应链,使生产流程能够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供应链稳定并实现严格的质量控制。而公司的自主研发又与自主生产相辅相成、相互赋能,形成良性循环,能在汽车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和质量。一方面,这使得零跑汽车能以显著的成本优势迅速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电动车型,更快速地实现规模化。凭借坚实的基础厚积薄发,公司推出新车的速度日益加快,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认可,交付能力也日益加强,在一众新势力车企中大有后来居上的架势。另一方面,供应链吃紧已成为汽车行业当前普遍面临的产业难题,零跑的全域自研加垂直整合颇有几分未雨绸缪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