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与综合格斗MMA散打泰

一.先说说,我个人的学武理念

1.哪种功夫最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哪种功夫能把你变得最好

2.每种功夫都有适用的场合和劣势,一概而论是不可能的

3.师父牛逼很重要,但是师父能不能把你变牛逼更重要。

现在搏击水平最高的,当属MMA。为什么?因为高额的奖金,商业化的运作,把世界上最有野兽体质的人聚集到一起,用最好的体能训练系统训练,有顶尖的教练进行指导,有高额的奖金作动力,有几乎无限制的规则。

这可以说是几乎最大限度去开发了搏击者,用于竞技项目。

嘿嘿,既然MMA这么好,为什么我不去练呢?

为什么其他武术还有存在的必要?

首先,参照我学武理念第一条,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学MMA,MMA的选手强,一是本身强,二是训练水平高,普通人如果没有这两点那就不见得比其他武术的练得好。

李连杰曾经说过:没有最强的武术,只有最强的人。

其次,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在于,它包容了非常多的拳种,开发了人的手脚膝肘,手指、头部,各种不同的拳种适应不同的人去学,它还包容了非常多兵器、暗器的使用。虽然现在很多拳种都用不上了,但是就好像毛笔字一样,它是一种文化,某些人一味踩扁它是不可理喻的。

再则,武术有很多适用场合,当两个人身体素质相同的情况下生死搏斗,也不需要MMA那么综合的东西,你可能来不及用就结束战斗了。MMA那帮职业选手几乎是顶尖的,规则保护下只要不伤要害,他们骨折一只手臂都能继续打。普通人是办不到的,所以也不要拿来等价讨论。

二、传统武术的误区

黑传统武术的通常有以下几类人群

1.未接触过传统武术,只看过电影或者武术表演的

2.练散打或泰拳等非传统武术的

3.练传统武术,练得不满意的

4.体校学生

5.看过、甚至遇到过推手老太那种(链接太极老太“神技”骗局被揭穿有人找其约架)江湖骗子的学武者

第一类人

我个人认为,练散打就说说散打的优缺点嘛,掺杂别的自己没接触过的东西,不好吧?不过这类人不多

第二类人

我遇到过。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练咏春的男生,也是练了三年,比我练得勤,但是他和练散打的,没打赢。这有可能是个人的原因,比如体能啊,或者练得不如人家,但是后面我发现不是这样。咏春是女人拳,重圆滑,以三角旋转为要点,讲究连消带打,以步法换距离角度。散打则直接,直线突进,大弧线的摆拳鞭腿。从拳理上两者各有优缺点,且有很大不同。这位男生,没有利用咏春的步法和三角旋转等理念,用长线突进的方式,和散打选手过手。输了很正常,赢了才不正常,以己之短,搏人之长,怎么赢呢?

第三类人

体校学生,或者武校学生,我身边有,练对抗的通常是练散打的,练传统武术的几乎是表演套路。而套路,其实是武术最浅的一层,好比拳击手练直拳一样,基本动作而已。认为这个就是传统武术的全部,是绝对错误的。

体校教练,特别是武术教练,很多是教表演的,专长对抗有真功夫的一般也不顺便教。一是累,二是学生不一定想学,三是本身也不是教学范围。谁会做没钱赚还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第四类人

可以说这类人真是倒霉,想好好学武术却遇到江湖骗子。

传统武术更容易有江湖骗子,因为传统武术没有对抗比赛。

如果是散打,教练身上有些什么散打冠军之类的光环,可以直接证明教练是有本事的(虽然不代表会教出好徒弟),但是传统武术则没有。所以像我这种胆大的,直接和师父过手,验证一下,比较安全。

胆小甚微或者太谨慎的人,很容易遇到不学无术的大忽悠,

不过,这也怪自己。

谁读书时候没遇到没什么本事又很装逼的老师?

老师你没法炒他鱿鱼,学武的师父难道不能炒吗?

三、传统武术真的有实战能力吗?

这个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扯近的,我师父,当时和我过手,真的是迅猛,

扯远的,古时候那么多习武者,真的不是练着玩的,学那个东西是保命的啊!

觉得没有实战力,估计你是只学了套路,或者,学错了,或者,你学的那个拳种,真的是传统武术里比较差的,或者传承中很不完整的。

四、传统武术能不能经得起擂台考验?

可以,

那些说不可以的,都是不尊重历史的

以前,武师是一份行当,挣钱要有本事,本事不能像现在某些大忽悠可以吹出来。怎么办?

上擂台!

以前打擂台没有现在的竞技运动精彩,好看,但是,很残忍,很真实。

签生死状,有机会就会打要害。

以前哪怕是一个县的武师比武,伤亡率也要高于现在的MMA。

那现在为什么不能上擂台了呢?

一,环境变了,业余选手,自然不会去打擂台。缺乏动机。职业散打运动员至少每天练八小时,而传统武术商业化竞技化发展不足,几乎没有一天练八小时的人。

二、规则变了。很多技法,到了不能打要害的规则下,会失效,从而很多其他连带的辅助技法,也没用了。(之前有人反驳我说,打要害不就是挖眼、锁喉、踢裆吗?这是很外行的说法,要害只有三个,但是打法有很多,配合不同的应用前提,有很多变化,)要是带上拳击手套,很多技法也用不上了,大家想象一下练鹰爪的带着拳击手套的囧样。

三、现在就是上,练传统武术的也没有那种一天练八小时,系统练体能的职业选手,和散打泰拳的职业选手打,业余打职业,也缺乏意义。

五、传统武术的缺点

比如,咏春,咏春在初学过程时候是打不了人的,如果一个初级阶段的咏春和一个初级阶段的散打遇上,咏春很吃亏。到了后期咏春就会拉回这种差距。

但是,很多人熬不过去就放弃了。

传统武术往往不会有很大的瓶颈,但是入门慢

我学咏春的时候,就有很多学员,学了一个月,就放弃了,觉得学不到东西。

而跆拳道、散打之类,很直观,比如,踢靶子,打沙包。很直观地让人觉得我可以打了耶。

其实,不管什么武术都好,速成的都是骗人的。

要可以实战,必须10%的动作规范(某种意义的套路),50%的对练拆解练习,40%的实战对抗。

第一个正身姿,帮助准确发力,第二个提高你搏斗的技能应用熟练度,帮助你了解第一个所学的含义何在,第三个,提高你距离感,时机感,顺便提高敢打敢拼的胆量。

第三个没有的话,实战能力会大打折扣。

其他的一些缺点

比如,有些拳术在传承的过程中,慢慢被保守的门人埋没掉,很多东西都丢失掉了,这种拳术就失去学的价值。

六、一些拳术的误区

有的拳术,在历史上因为严打,变了名称,造成误解。比如八卦掌

这个拳种我不熟悉,听前辈说过,八卦掌其实最厉害不是掌法而是刀法,武器的雏形是双手镰刀。想象一下,八卦掌这种绕来绕去的掌法走向,但是如果是在树林里,双手抄起镰刀,走着九宫步,绕来绕去,在你身上不断划来划去……可怕吧。

还有著名的太极拳

太极拳最早的应用是刀盾兵。古战场,你用鞭腿试试?马上被后面的士兵推倒踩死。所以太极这种低重心,借力打力的拳术,非常实用,特别在北方。

我师伯,北方人,大冬天,他的同学打架,斧子拿着对砍,衣服全坏,身上黑青,但是,没出血。

可见北方人穿得多厚,咏春就不好使了,不过太极,嘿嘿,我带你,我摔你,你穿越厚越重,爬起来越费劲。

但是,太极二流子骗子也多。树大招风,以前有王侯贵族想学,老宗师不愿教,就教了些“太极操”给他们,后来太极操竟然被推广发扬光大。以至于现在年轻人很多都不知道太极有实战性。

七、传统武术的文化素养

其他拳种我不甚了解,所以接下来讲讲咏春中的文化。

咏春可以说是南拳里一朵奇葩。

中国的女人拳仅两种,一种是我的家乡拳永春白鹤拳,还有就是咏春。

说来机缘巧合,奶奶早年不让我习武怕我生事,浸染多年竟然没学白鹤学了咏春。

说到咏春,真心为女性的伟大智慧震惊

方七娘和五枚师太简直就是武术界的居里夫人。

白鹤拳不甚了解,接下来就讲讲咏春吧

女性,本身在格斗中天生劣势,身小,力亏,手脚不长。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

来留去送,甩手直冲

距长则离,贴身短打

追型不追影,追身不追手

三角破横直,旋转去三角

有千斤仅用四两,蓄后发先以薄积

五枚师太,用女性的巧妙告诉我们,不管是语言上还是肢体上,以柔和化刚猛,以圆滑抗直戳,才是对付男人最好的办法。

所以,这就是女人拳的优点,舍弃距离,或近至贴身,或根本够不着,改变自己的位置,从参照物的方向延迟上找出角度,小力破大力。或小力仅为诱导,前臂只为诱饵……

后面我发现,好的养生,或许科学解释不了,但是好的拳理,绝对能用物理解释

咏春这种居里夫人式的打法,可以说,改变了南拳里谁壮谁赢的定律。

咏春的一些特殊的思维,后面也启发了我很多做人做事时候的思考,我师父更是以武悟道,深为受--益。

嗯,这个假期,我决定回趟老家,探访一下南拳另一奇葩:永春白鹤拳的风采。

八、习武不可或缺的五个人

1.师父,他传你技法,带你入门,他的水平是他教学质量的保障,他的授课水平是你能否学有所获的标准

2.榜样,鼓励你前进的动力

3.陪练,他陪你进步帮你精熟

4.对手,逼迫你前进的动力

5.自己,不断明确自己的目的,才能走在自己期待的路上

九、练武当练的东西的顺序

“对硬气功,叔公的看法是,需要练,但适可而止,不可喧宾夺主。所谓武术上的“宁练筋长三寸,不练皮厚三分”,练武的目的不是把自己练成沙包,而是要把自己练成打沙包的人。”

功夫的高下,是建立在5个基础条件之上,

1。身法,步法,

2。力量

3,速度

4。体格(体格一词是广义的,含身材,抗击打能力,肌肉状态等内容在内)

5。悟性。其他都是细枝末节。硬气功也属于细枝末节的范畴,需要练习,但不能喧宾夺主。

想象一下,一个肉很厚很抗打的胖子,遇到一个精瘦的拳击手。要知道拳击技法比较单一,所以闪躲的功夫很厉害,看拳王阿里耍对手的视频就明白了。

如果这个胖子打都打不到这个拳击手,那这个拳击手的抗击打能力就几乎没有用到。

职业选手一定要有足够的抗击打能力,因为在大部分赛事中,他们要打很久,这种身体上不断的受创,不练抗击打是不可能的。

但是平时呢?没有规则保护要害的。

我当然知道你胸肌大块,打了不疼,大哥,如果你对自己的硬气功很有信心,宁愿给我机会打你而不愿赶紧打我,拼命炫耀自己的抗击打能力,我会打你要害的。

你以为你自己真的是沙包?身上没有不经打的地方?眼喉阴、后腰膝盖腿弯。这些地方你也很抗击打?

有人评论里提到李小龙电击自己为了提高反应速度。

我只能说。李小龙这是作死的尝试……

他作为非职业,已经在体能训练上很顶尖了,但是还是大(胡)胆(来)创新。一个还没有推广,没有经过检验的产品,他就拿来天天使用。

人体是有生物电,控制神经等收缩,包括骨骼肌和平滑肌,外来的、经常的大剂量的电击,是会扰乱这种平衡的。

这估计也为一代功夫哲学家的早逝埋下伏笔……

传统武术不是因为规则过多无法发挥,而在于,拳种太多,你很难制定出一套适用的竞技擂台规则。

而传统武术,比如咏春,很大一部分脚法是攻击裆部的,而且你不能简单滴概括为踢裆,它有各种用法,角度,很多外行人说不就是踢裆吗,还在没这么简单,而这一部分到了竞技擂台上肯定得删掉。

手法中打眼睛也得删。

这些东西删完,就可以上擂台了,但是对付散打选手就有点吃亏了,手上东西差不多,脚上比人家少。

那咏春平时如何练对抗?通常如果是师兄弟,彼此比较放心,遵循原则是留力不留手,我会打到你身上,但打在皮上,快而小力。

这和擂台还是有差别,擂台讲究打倒对方,没力怎么行?

而对抗练习为的是提高自己,大家被打到知道自己有破绽就行,所以力的方向,发力方式对了,大小反而不重要。再者,每次和师兄弟练习,人家刹得住手,你却老是打伤人家,以后谁和你练?

擂台为了打赢,平时遇险是为了保命,多练只是为了健身练反应,你说需求不同,规则如何互通?

不是说实用技巧都是规则外,而是看你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规则内。

我举的例子,师伯和散打兄那个

散打兄并不是非要赢,而是太入状态了,我师伯拍他一下后,他感觉莫名其妙,但是师伯已经露出破绽,他迅速补上摆拳也是一种反应,无他。

而你说的,要验水平,只有一次,就是刚见师父的时候,类似和散打兄那样投入低打一场。

而后面的教学中就没有必要了,你知道人家水平了,你总得学新东西吧?所以不可能说没有站着给你演示。

打就像考试,是检验

练就像做题,是提高

猜你喜欢我想练武术现在终于选到了一套好教材练武如何避免走弯路?“习武八戒”太重要了。中国首富马云为何每天打太极?看完惊呆!!!武术教育,不是消费,而是投资,是孩子的另一条出路。

为什么古代的武术高手收徒时会选择身材瘦小的,答案在这里。

文章来源于:知乎

版权归原作者所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

长按







































防治白癜风全面升级
吡美莫司软膏药物哪里有卖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zanz.com/gmyy/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