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长跑,零跑怎么跑到领跑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上周六的下午,还在欧洲的零跑朱江明朋友圈晒了一组图。

总计三张,都是在西班牙瓦伦西亚拍摄的。但时间有差,第一张拍摄于九年前的年,其他两张均拍摄于年的春天与秋天。

先从第一张照片说起吧。

在这张拍摄于年的照片上,朱江明比现在年轻,也更显消瘦。能感觉到,照片中的他,眼神中有光,是对未来的憧憬,或许也是对接下来创业维艰的接受。

而在那张照片拍下三年后,零跑推出了自己的首款车型,S01,并参加了年的上海CES。

S01时的零跑汽车,其实是有点磕磕碰碰的。从专业汽车媒体的角度去看,S01的产品定位有点窄,是一台双门轿跑的小众车型。

但哪怕是S01,在核心技术上,零跑就已经选择了全栈自研的道路。

举个例子,在年的上海CES上,展厅外提供实车「自动驾驶」体验的只有两家。一家是「百度」,另一家就是当时公众稍显陌生,甚至在造车新势力当中也排在第二梯队的零跑汽车。

在那次展会上,朱江明说,零跑汽车的目标,是成为汽车界的「华为」,成为高品质、国际化、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汽车品牌。

当时的这句话,其实略为「显眼」,与大众眼中的零跑并不匹配。

但在听完全场发布会,并跟朱江明聊过后,我们却隐约感觉,它会是造车新势力里、放在更长时间段看的一位长跑好手。

也因为这样的判断,在当年的年终总结——《新造车最强9人,厮杀正式开始》,有许多笔墨给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朱江明和他的零跑。

那一年,朱江明51岁。在造车新势力的领军人物中,当时只有付强的年龄比他大一点。

当然,与付强稍有不同的是,51岁的朱江明已经证明过自己的能打———年,他就与傅利泉一起,元白手起家创立了大华股份——中国最为领先的安防大厂之一。

而来到第二张、第三照片时,已经是一转眼后的年了。

照片上的朱江明颇为意气风发。

很容易理解这样的「意气风发」,因为从第二张的「春」到第三张的「秋」,正是零跑的月度交付狂飙的时间段:从月度交付一万突破到两万,再跨越到月度交付稳定在三万!

从数据来看,零跑一月的交付是台,到了六月创造历史新高,月交付首次突破两万,去到台;7月保持增长态势,到八月则突破三万台,达到台,九月则继续增长态势,最终交付台。

十月的数据虽然还没出来,但朱江明在10月7日发了条朋友圈,表示国庆期间零跑销量再次创了新高,七天总计大定一万七千多台。

在稍后的9日,他又补了一条:「首次过万,追问成功」。

从晒出的图片来看,在9月23日到9月29日这一周,零跑的周交付量已经超过问界,排名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榜的第二。

而根据易车网发布的新势力品牌前9月销量目标完成率的榜单来看,零跑汽车前九个月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7万台,仅次于理想汽车与问界汽车,目标完成率则排名第一,为69.14%。

看到这样的数据和排名,不由去琢磨「零跑」两个字的意义。

在目前披露的信息中,年创办零跑汽车时,朱江明给「零跑」的定义大致是:勇于归零,并且从零开始,向前奔跑。

但当零跑真得开始「领跑」时,或许朱江明最早在取名时也想过这样多一层的寓意。

三张照片,间隔了九年。虽然站在年的当下,已经很难反驳零跑的「领跑」的位置,但行业间其实依然有许多的意难平。

于是,就有了提问:零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在巴黎车展时,跟零跑有许多沟通,也跟同行多次聊过这个话题,归结下来,可以说的有三点。

首先,是关键决策。从年到年,在这四年间,零跑踩对了几乎最重要的时间窗口。

将时间先拉回到年春节。

非主流车型S01的销量不佳,加上年的新能源市场的融资倒春寒,那时的零跑汽车可以用风雨飘摇来形容。

怎么办?当时新造车势力的主流打法,是尽可能往高端去走。

原因两个,第一,纯电动车汽车处于早期用户阶段,电池成本也高,所以倾向于把价格打上去,做高端品牌;第二,当时普遍认为从高往下打容易,先做高端再做大众,容易积累企业的势能,在这一轮变革中抢到先机。

但当时朱江明的决定是往下打,开启了自己的品价比打法。

当年五月,零跑第二款车,十万以内的A00级的纯电精品小车T03正式上市。

这台车,让零跑真正走出自己的交付曲线,当年交付过万、21年交付过四万,帮助零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如果说T03的成功,只是让零跑走过了生死线。那么,23年3月,零跑正式开启双动力驱动,推出首款增程动力车型C11,则是一个关键转折。

这一关键转折,在一年六个月后的现在来看,颇为令人惊叹,因为它比行业转型的平均时间快了三到六个月。

为什么这样说?

年1月的海口车展,行业聚焦在一个问题:增程或者插混,是不是自主品牌又一个机会窗口?

理想ONE持续两年的优秀表现,以及理想L9的成功上市,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迫不及待地吹响混动的号角。

但哪怕许多企业已经在年投入了研发资源,增程或者插混车型的批量上市,也要去到年的下半年。

譬如,吉利银河的L7,算是快的,但上市时间也去到了年的5月31日。

零跑C11快跑拿到的这三个月或者六个月,放到今天来看,意义就极为重大。它让零跑赢得了三到六个月的窗口期,在20万价位赢得了「品价比」的消费者心智。

快跑谁都想,但能不能「快跑」起来,却取决于往前推十个月甚至十二个月时的决策是否正确。

而这,正是当下朱江明能够有所意气风发的关键所在。

其次,则是品价比如何建立的。

朱江明曾经多次说过,零跑不擅长于讲故事,他也不是余承东,搞流量是搞不过的。他们始终只专注一件事:坚持全域自研,打造极致品价比的产品。

在24年9月成都的交付仪式上,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也总结过零跑的打法:零跑认为更高配置,更优品质,好而不贵的产品,才能带更多幸福感。

只是,「好而不贵」其实一件很难的事情,它取决于企业的整体效率、自研技术能力、供应链管理水平等等多方面因素。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不贵」是要合理利润的,如果是负毛利,那就是无意义的价格战了。

在今年北京车展上,朱江明曾拿零跑C16回应过品价比的这一核心问题。

作为20万以下的大六座车型,朱江明说C16是这个价格区间内的满配产品。而市场上缺这样的产品,不是别人看不到,而是很难做到。

「每一款产品的定价,我们几乎贴着成本,可能很多友商也贴着成本,但为什么零跑能做到成本结构比别人优?」

他自问自答说,因为全域自研,60%左右核心零部件是零跑自研的,同平台车型零部件通用率也达到88%的,「如果跟友商比,他们完全是负毛利,我们还有微利。」

举个例子,譬如零跑自研的CTC2.0。

朱江明曾算过一笔账,他们2.0在1.0的基础上可以把CTC托盘重量做到比用铝的厂家还要低。

但钢铝的成本差价很大,一个10多块钱一斤,一个40多块钱一斤。再加上CTC是纯粹的、无模组化的设计,很多复杂零部件没有了,这让零跑的CTC有到块钱的成本空间,而这还只是方案上的。

最后,则是快。

就在昨天,零跑汽车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fuguomine.com/gmys/12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