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手脚干裂长冻疮怎么办别着急,这些妙

白癜风如何治疗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302821.html

双击报纸可放大阅读

今天早晨,成都市区下雪啦!看着窗外飞扬的鹅毛大雪,有多少人开心得像个斤的孩子?然而这波只是冷空气的前锋,随着后面主力部队的到来,气温预计还会持续下降。专家提醒:大雪天防寒防冻更要紧!千万不要过分沉迷“宠雪”。

随着冷气的持续侵袭,皮肤干痒皲裂、起皮冻疮、湿疹皮炎纷至沓来,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困扰。那么,保湿止痒该怎么做?冻疮到底如何治疗?大家又如何在冬季暖身?下面为大家支招几种常见冬季问题的防治。

问题一:皮肤皲裂

手足皲裂现象是人们在冬季最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这是由于人的皮肤有一种皮脂腺,它在人体内分布很不均匀,头皮、脸上分布较多,所以这些地方爱出油,手、脚特别是手掌和脚跟,几乎没有皮脂腺,所以没有“出油”的现象。而一到冬季,气温逐渐下降,皮脂腺的分泌减少,冷风一吹,手脚的热量和油脂快速消耗挥发,不少人就会觉得手脚干巴巴的不舒服,甚至出现皲裂、流血。

防治手足皲裂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暖、活动关节

要特别注意保暖,常戴手套,洗手时应该用温水。在天气较冷时适当活动活动手足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耐寒能力。

2.饮食要合理

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豆类、绿叶蔬菜、鱼类、牛奶等,可以促使上皮生长,防止皲裂。多吃水果蔬菜还可使皮脂腺分泌量增加,减轻皮肤干燥及皲裂。

3.对症治疗

如果发生手足皲裂,可用尿素软膏、水杨酸软膏等外用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问题二:冻疮

天气越冷越容易发生冻疮?其实不是的,冻疮的发生还跟另一个因素——湿度相关。因此,干冷极寒的北方并不容易发生冻疮,反而是南方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

专家表示,冻疮发生与个人体质有关。皮肤血管对寒冷过分敏感,也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冷球蛋白血症、遗传因素有关。由于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差,再加上挤压、冻伤,皮肤出现苍白、淡紫、发硬并有水肿,遇暖后皮肤由苍白转为紫红色,发热、痒痛,有时甚至溃破。

了解了冻疮的成因你就明白,防范要点就是“避水”。除了加强锻炼以适应寒冷气候,尽量避开湿冷环境,对每年易复发者,可在夏季就养成冷水洗脸、洗足、冷水浴等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其次,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身体有足够热量;外出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另外,冬天洗手洗脸洗澡后,要记得及时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位,湿漉漉的很快就会被冻疮盯上。

问题三:皮肤瘙痒

冬天的另一个皮肤问题就是痒。尤其是中老年人,很容易由皮肤缺水等因素引起全身性瘙痒难忍。

冬季皮肤干痒,应尽量做到:

1平时应防止搔抓、烫洗,尤其瘙痒症及湿疹患者应防止洗浴过勤、水温过高。有人特别怕冷,喜欢用很热的水洗澡,甚至身上痒的,觉得洗的时候有缓解作用。但实际上过热的水一时舒服,后果却是难以承受。2少用碱性洗涤剂及肥皂,浴后选择涂用尿素霜、护肤甘油等润肤保湿。也可以用凉毛巾冷敷来化解局部的瘙痒,或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止痒药物并预防并发症发生。3

要穿着纯棉贴身衣物,化纤类衣物易起静电加重瘙痒。

暖身食物帮你过冬1羊肉、牛肉等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

冬天吃高蛋白质的食物有助机体抗寒。值得注意的是,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红肉和动物内脏等还是铁元素的主要来源。铁在体内参与血红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缺铁者外周组织的供氧减少,会因产热不够而感到寒冷。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每天吃肉量别超2两。

2鲜枣、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研究显示,摄取大量维生素C能明显减少因寒冷而导致的直肠温度下降,并可缓解肾上腺的过度应激反应,增强身体对寒冷的耐受性。柿子椒、番茄等深色菜,以及柑橘、鲜枣、猕猴桃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

3粗粮、绿叶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燕麦等粗粮、坚果、瘦猪肉及动物内脏中。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蛋黄、奶制品、绿叶菜等。富含尼克酸的食物有全麦制品、糙米、豆类、芝麻、花生等。

4辣椒、姜等香辛料

在寒冷的冬天,适当吃些香辛料不仅能给大家带来味觉上的享受,还有助人体抵御寒冷。比如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产热潜力,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怕冷、冻伤等;饮食中加入肉桂,能提高身体新陈代谢速度,促进产热;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因此,冬天在烹调时,可以多放些辣椒、肉桂、姜等香辛料。

(本报综合)

文字编辑:大众健康报

音频剪辑:李心睿

背景音乐来源:Bensou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fuguomine.com/gmsy/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