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沸水、滚粥、热油、热蒸气烧烫是司空见惯的。偶尔还可见到化学液体、电烧伤等特殊的烧伤类型。在刚刚发生烧烫伤后的短短几分钟内,如果措施得当,可以显著减轻伤情,甚至可以避免一次手术之痛。为避免因处理不当而使得患者病情加重,必须掌握烧烫伤家庭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
首先我们要认知一下烧伤病情的分度。烧烫伤按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三度。
Ⅰ度烧伤只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疼痛,没有水疱,不留瘢痕。
Ⅱ度烧伤皮肤出现水疱,局部红肿,疼痛剧烈,治疗及时一般无大瘢痕。
Ⅲ度烧伤最为严重,损害深,皮肤焦黑,坏死,骨骼和血管暴露,极易发生绿脓杆菌感染败血症死亡。可遗留严重瘢痕,四肢三度烧伤可致肢体挛缩、畸形。
在家庭现场处理烧伤按严重程度具体治疗如下
1、轻度:I度烧伤及面积不大的II度烧伤归类为轻度。
快速降温、凉水冲、保持皮肤完整 如果是轻度烧烫伤,,可以将烧烫伤部位用冷水冲洗患处表皮(自来水),打开水笼头,水流不用开得太大。然后把受伤的表皮置于流水中冲洗(冬天要注重水温不能太低,以免冻伤,一般是15℃~20℃。夏天如果温度较高可以加入冰块)。也可在冷水中浸泡,还可以考虑冷敷,时间以受伤部位不再感到疼痛为止。之后可用碘伏等消毒液消毒皮肤,然后涂抹烫伤膏药,如果有皮肤破损,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如果受伤部位起水疱,不要轻易把皮去掉,可将水疱用针扎个小孔,慢慢把水疱中的血水排出,要保持皮肤的完整。这些做法可以防止烫伤面扩大和损伤加重。烧烫伤后早期的冷水处理对创面的愈合有很大的好处,能减轻疼痛、水肿、余热造成的深部组织损伤,如果早期处理及时、适宜,伤者伤部愈合也比较快,瘢痕也比较轻。
2、重度:大面积的II度及III度烧伤
预防感染、少喝水、医院就医 如果是重度(Ⅱ、Ⅲ度)烧烫伤,烧烫伤面积大,程度也比较深,要尽快让伤者躺下,将受伤部位垫高,详细检查伤者有无其他伤害,维持呼吸道畅通。这时千万不要用水冲洗,用冷水处理可能会加重全身反应,增加感染机会,要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盖在伤处,保护伤口,医院进行治疗。比较严重的烧烫伤后,受伤者往往感觉浑身发热、口渴,想喝水。为防止发生休克可以给伤者喝些淡盐水。但千万不要在短时间内给伤者喝大量的白开水、矿泉水、饮料或糖水。否则可能会因饮水过多引发脑水肿或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烧伤注意事项
1、烧烫伤勿用“土办法”。不能用化妆品、肥皂等接触伤口,因为有些化妆品中含有铅、汞、银等重金属和光敏物质,它们会使皮肤色素增多。不能用醋、酱油、食油、牙膏、紫药水、马铃薯皮或蜂蜜等物治疗患部,这些物质会妨碍烫伤组织散热,使情况更严重。同时也可能引发感染。这些东西不但会影响医生对烧伤深度的观察和判断,给医生的诊治造成困难,而且会增加创面感染的机会。在冲洗这些涂抹物时,还会加重受伤者的疼痛。
2、若身上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用水浇灭身上的火;也可就地打滚,靠身体压灭火苗;或用被子、毯子、大衣等覆盖以隔绝空气灭火。注意:切勿奔跑呼叫,因为奔跑会产生风,会使火越烧越旺,同时喊叫会将火焰和烟雾吸入呼吸道,加重吸入性损伤。如为液化气起火,应立即关闭气瓶阀门,避免引起爆炸,并立即离开现场。
3、当受到硫酸、石灰等化学物烧伤时,应即刻脱去衣服或剪开衣服,用大量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将化学药物冲洗干净,医院治疗。于电烧伤者,应立即切断电源,用不导电的物品(如木棒、塑料物品等)拨开电源,并扑灭着火衣服,在未切断电源之前,急救者切忌接触伤员。以前有人主张酸烧伤用碱中和,碱烧伤用酸中和,这从理论上说是对的,但实践中不可取,在酸碱中和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在原来化学烧伤的基础上又产生了热烧伤,更加重了伤情。所以,现在不主张化学烧伤后酸碱中和,而主张应用大量清水冲洗。
4、脸部烧伤,可以用脸盆盛满水,将脸部浸入水中,或用湿毛巾冷敷15分钟,湿毛巾要频繁更换。如果眼睛不慎被硫酸、石灰等烧伤,立即让伤侧眼在下,用自来水从上向下冲洗,水流不要太急。冲不掉的石灰粒可用棉签剔除,再冲洗,医院处理。
5、以下情况需尽快就医。
①患部产生烧焦,并呈现乳白色。通常患部没有疼痛感,因为神经末梢已被破坏,这种情况应尽快就医。
②脸部、手、脚及下腹、眼睛等部的烧伤。
③当你无法确定烧伤是否严重时。
④出现感染迹象的烧伤,包括出现带绿色或棕色液体的水疱,或当烧伤再度红热时,皆应就医。
⑤任何在10—14天后未复原的烧伤。
此外,在急诊科烧烫伤最常发生的人群是小孩。一壶开水被随意的摆放在桌面,无知的小孩趁大人不注意悄悄爬上了旁边的凳子,好奇的小手伸向那个颜色漂亮的“玩具”,接下来孩子揪心的哭喊最终引来了惊慌失措的家长……这样的场景故事在急诊屡听不鲜。家长应重点防范日常生活起居中的各种危险因素避免孩子出现烧烫伤,要教育孩子养成自我防护的好习惯。热水瓶等要放在孩子触摸不到的地方。有易燃品、煤气、取暖器、电器的地方,不能让孩子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