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中,不仅要重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还应重视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与治疗。头颈部动脉狭窄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严重阶段。伴有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脑卒中是导致严重残疾与死亡的主要类型。
因此头颈部动脉狭窄应作为脑卒中发生前一级预防的重要干预目标。
颈动脉斑块到底是个啥?
首先来说一下在哪儿——把手伸出来,摸一摸脖子两侧,有搏动的那根就是。颈动脉负责将营养和氧气输送给大脑,一旦大脑缺血缺氧,就有可能会造成脑组织不可逆转的损伤,人体就会出现偏瘫,或者影响说话。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像腊一样的脂类,当这些腊样的沉积物一块一块形成时,就称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而这些斑块对于血管来说,是“垃圾”。
颈动脉斑块是脑梗元凶
随着斑块越长越大,如果有诱发因素,使动脉斑块的某个部分破裂,血小板就会蜂拥而至,诱发一系列的变化,形成血栓,非常容易引起脑梗塞。
通常:
>>颈动脉斑块大约从青春期(15岁左右)就开始出现;
>>40岁左右变得明显;
>>60岁左右,没有颈动脉斑块的人,屈指可数。
在70~89岁人群中高达63%!
三招预防保平安
①查颈动脉超声:
高危人群(如中年以上男性、绝经后的女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人群),最好每年查一次颈动脉超声。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清楚显示颈动脉的斑块性质,通过超声灰阶图像可将斑块分为高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及异质回声斑块。异质回声斑块内多含有脂质成分、坏死物质或有斑块内出血,常提示为易损斑块;而高回声斑块则多钙化或者富含纤维成分,提示斑块较稳定。血管超声显示斑块表面不规则或凹陷大于2mm即提示溃疡形成。根据颈动脉斑块性质分为颈动脉钙化斑块、颈动脉溃疡型斑块、颈动脉斑块内出血、颈动脉附壁血栓。颈动脉血管超声在评价血流动力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狭窄。动脉狭窄50%以下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以上为重度狭窄。
颈动脉血管超声具有无创、可以反复检查、价廉等优点,作为颈动脉斑块的首选检查。此外还可以选择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A)及数字血管造影(DSA)等检查。
②高危人群要遵医嘱治疗:
如果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均应及时就诊,按时服药。
>>对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稳定性颈动脉斑块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如果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颈动脉斑块患者,如果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或斑块伴狭窄50%以上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
>>对于颈动脉斑块伴狭窄50%以下的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可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用药的风险效益比个体化考虑是否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99%的患者,可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以上手术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手术者及医疗机构实施。
③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建议:
1.饮食防治措施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减少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等的摄入量,少食动物内脏,动物油,控制每日的饮食总热量,蛋白质占10-20%,脂肪30%,碳水化合物50-60%。低盐饮食,食盐每日不宜超过6g。补充膳食纤维,包括谷物类、豆类、水果及蔬菜,促进胆固醇排泄。
2.戒烟戒酒与适量运动烟草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的损害,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酒精的摄入量男性每日不宜超过25g,女性每日不宜超过15g。坚持体育锻炼,建议每周至少5天,每天进行大于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爬山、快步走,慢跑等。
3.合理作息与保持平衡心理适度工作学习,避免过度劳累,每日午休,不熬夜,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精神刺激饮品。减轻精神压力,避免焦虑抑郁,调理心态。
文章到底
在说什么
我好像从来
没有检查过
看完了
不明白
有点慌
颈动脉超声
检查是什么
.
.
.
主编:陈建伟
撰文:楼凤仙
编辑:傅伟枫
医院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关爱
参与
赋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