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骨科专家为您揭秘为什么会过敏

夏秋交换之际,不少人会有过敏现象,今天,医院内科专家、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姜家腾就为您揭秘,什么是过敏,人为什么会过敏。

如果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话,就会将无害的东西错认为抗原,进而将之排除并制造抗体进行攻击,这会引起人体的不良反应,也就是过敏。

分析引起过敏的原因,以花粉症为例:花粉症的过敏原即为花粉,当花粉进入体内后,由巨噬细胞发现异物,再将此情报透过辅助T细胞告知B细胞,B细胞即把花粉当做「入侵者」,开始产生IgE抗体。IgE抗体存在与鼻子的黏膜与眼结膜处,过敏发作时容易容易附着肥满细胞,因此IgE抗体开始大量地与肥满细胞结合。

在此结合状态下一旦花粉再度入侵时,肥满细胞会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传达物质。这些物质会刺激神经,造成眼睛干痒、打喷嚏以及流鼻水等症状,若到达血管的话甚至会引起发炎,以上这就是所谓的花粉症了。

花粉症的由来

在日本,花粉症可说是过敏的代表,每四个日本人就有一人有此症状,接下来说明造成花粉症的原因。

●1.从眼睛或鼻子进入身体的花粉(抗原)被巨噬细胞吞噬,认知为入侵者。

●2.巨噬细胞将花粉情报传给辅助B细胞,再由其传达给T细胞。

●3.B细胞开始制造IgE抗体。

●4.IgE抗体会附着位于黏膜等处的肥满细胞。

●5.再次入侵的花粉一旦与肥满细胞上的IgE抗体结合,肥满细胞会开始释放出组织胺等化学传达物质。

●6.化学传达物质刺激神经或血管,引起眼睛干痒等不适症状。

如何预防过敏?

姜家腾主任:7条好办法打造低敏感生活

1、过敏别喝酒

酒精内的细菌、酵母菌容易制造组织胺,这是体内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存在于肥大细胞、肺部黏膜组织内,容易引起流鼻涕、打喷嚏、鼻子发痒等过敏反应。有过敏的人,最好少喝酒以及含酒精的饮料。

2、洗床单用热水

床单被套可说是孳生尘螨的温床,成年人一天脱落的皮屑可喂养超过万只尘螨。超过摄氏60度的温水才能杀死尘螨。建议将洗完的衣服在太阳下暴晒,或者用干衣机烘20分钟,或者干脆换一台能用热水的洗衣机。

3、清洁空调滤网

许多办公室都有密闭空调,但很少清理空调滤网、散热片,容易滋生霉菌。儿童过敏检验过敏原,九成以上都是尘,随着年龄的增大,对霉菌过敏的比例愈来愈高。使用前,用空调消毒剂对空调滤网、散热片彻底消毒,使用过程中每两个月消毒1次。

4、室内除尘

完全使花粉不入侵进房屋之中,很遗憾,难做到。因此:每天擦地板或吸尘!真空吸尘器应安装有细小灰尘或花粉过滤器,否则花粉不留在吸尘器中,而飞扬在整个室内。沙发和椅子也应定期吸尘。

5、你家的绿植对吗?

让你过敏的,不仅是户外飞扬的花粉,也包括一些沉默的绿植。比利时一项研究指出,超过75%对干草或花粉过敏的人也会对至少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过敏,例如榕树、木薯、常春藤、兰花、棕榈、蕨类等。

6、不在室内池游泳

因为室内游泳池含氯,持续待在含氯环境会伤害皮肤、眼睛以及呼吸道。一项发表在国际《儿科》期刊的研究指出,经常在含氯的室内游泳池游泳,过敏发作的几率是没有在含氯环境下游泳者的3~7倍。

7、不要仅在早晨洗澡

过敏体质的人,如果晚上不洗澡就窝到床上睡觉,早上起床才洗,当心,这个坏习惯可能让过敏经常找上门。在外面一整天,粉尘会大量沾染在头发、身体、外套、鞋子上,容易把过敏原带回家。

过敏了,检查过敏原有用吗?

有的人觉得检查了过敏原,但其实自己对某些不过敏,做这检查没用。我不这么看,医生或你自己都可以把检测结果当作参考资料。例如,检查结果说你对鸡蛋过敏,其实你不过敏,你可以不用管它。如果说你对甲醛过敏,那你下次接触时可以观察一下,它是不是你的过敏原。这个检查可以帮助你提高对过敏原的辨别力。

一旦过敏了,这辈子就摆脱不掉了,是这样吗?

这个说法不全面。因为现代医学可以采取脱敏治疗,使身体对这种过敏原逐渐产生适应性,也就不会过敏了。另外,通过中医调养也可以改善过敏体质的失衡状态,也能让身体不再发生过敏反应。

姜家腾

中医内科主任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

医院管理和医学研究学术会议,撰写和发表数篇学术论文,医院医院管理和临床疾病的研究治疗三十余年。多次参加省市级以上和临床医学科学带头人。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杂症,并得到了很好的疗效。注重充分应用一些先进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运用于病人的治疗。尤其是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的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治疗具有较深入的研究。对脑血栓、脑供血不足、头痛、头晕、咳嗽、气喘、肺气肿、肺心病、心衰、胃痛、胆囊炎、胆囊结石,肾、输尿管、膀胱炎症和结石以及一些妇科疾病等的治疗亦有较好的疗效。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发病的表现
氮芥酒精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fuguomine.com/gmzl/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