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
健康教育知识读本
延吉市教育局
年2月
前言
年1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及全国各地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疫情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1月25日,吉林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延吉市教育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健康教育理念,为更好的保障全市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并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提高防护意识,了解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科学做好防护,特搜集整理并编制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健康教育知识读本》,分为常识篇、预防篇、心理防护篇三部分。
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健康责任人的职责,群防群治,就一定能打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役!
延吉市教育局
年2月5日
目录
一、常识篇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为什么会流行?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3.新型冠状病毒的4个“弱点”。
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5.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识别和判断?
7.哪些野生动物会携带冠状病毒?
8.冠状病毒如何由动物到人?
9.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什么流行病学特点?
10.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11.什么是飞沫传播?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有哪些?
12.什么是空气传播?
1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14.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二、预防篇
15.近期去过武汉,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如出现临床症状,是否要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检查?
16.有疾病流行地区居住旅行史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南。
1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通用预防指南。
18.家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南。
19.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南。
20.公共交通工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指南。
21.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22.如何预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23.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24.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25.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26.你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吗?
27.冠状病毒那么厉害,肥皂和清水洗手能管用吗?
28.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29.日常生活中,哪些时刻需要洗手?
30.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口罩吗?
31.冠状病毒体积很小,戴口罩能挡住吗?
32.口罩是不是一直戴都有效?
33.我戴上口罩眼镜上都是雾,怎么办?
34.如需要戴口罩防护,口罩该怎么选呢?
35.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后的医疗口罩如何处理?
36.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37.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你是一个密切接触者,应该怎么办?
38.疫情当前,有孩子的家庭这些事要注意。
39.如何正确使用消毒液?
40.如何正确使用酒精?
41.家中有人出现肺炎症状,应如何照料?
42.如果感觉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应怎么办?
43.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44.在医院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45.在生鲜市场里工作,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46.到生鲜市场采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47.在农贸市场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48.在影剧院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49.在公交车、地铁、轮船和飞机等公共交通设施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50.在办公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5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时,我们怎么吃才好?
52.面对新型冠状病毒,体育锻炼要遵循哪些原则?
53.天气寒冷,家里长时间门窗关闭,请问家庭如何通风?
三、心理防护篇
54.你知道心理平衡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吗?
55.突发疫情时普通人该如何调整心理压力?
56.确诊患者的心态及应对
57.疑似患者的心态及应对
58.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心态及应对
59.不愿公开就医人群的心态及应对
60.普通大众的心态及应对
61.心理调适认知技术
62.心理调适正念减压技术
63.心理调适放松训练技术
64.心理调试人际交往技术
65.心理调适“蝴蝶拍”心理稳定化技术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为什么会流行?
此次引起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β属),WHO命名为-nCoV。年1月10日,第一例-
nCoV基因组测序完成,之后相继有5个样本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公布。由于冠状病毒发生抗原性变异产生了新型冠状病毒,人群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一半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数日内即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实验室检查: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
3.新型冠状病毒的4个“弱点”
弱点一: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浓度酒精
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专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酒精,在一定浓度的酒精中,它很快就会被杀灭,失去感染性。不过,酒精的浓度要达到75%以上,也就是要达到医用级别。除了酒精,含氯的消毒剂也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弱点二: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
随着认识的深入,专家们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它们在低温状态下生存得很好,但是,随着温度的提高,它们的活性会慢慢降低。当温度达到56度以上时,它们基本失去活性,失去了传染性。当高温持续半个小时左右,它们就被彻底杀死了。因此,我们在做吃的东西时一定要将食物煮熟透再吃。
弱点三:新型冠状病毒不耐紫外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紫外线是常用一种消毒办法。紫外线对很多的病毒都有杀灭作用,对新型冠状病毒同样有效。将新型冠状病毒放在紫外线下照射10分钟,就可以杀得干干净净。
弱点四: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比较短
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离开宿主后,在空气中大概只能存活2个小时左右。可能很多人觉得:2个小时还短啊?我们不能看绝对值,要看相对值。和其它具有传染性的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的空气中存活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像甲流,它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长达24小时。
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医院收治病例多数有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医务人员感染风险高。从现在定义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推断,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5.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
如果一次接触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
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障碍人群,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并不是抵抗力强的人群感染的风险会更低。儿童的接触机会少,感染的几率低;同样的接触机会,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几率更大。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识别和判断?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7.哪些野生动物会携带冠状病毒?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
武汉地区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爆发,与年广东爆发的“非典”疫情有很多相似的之处,都发生在冬季,初始发生都起源于人与动物市场交易的鲜活动物接触,而且都是由未知的冠状病毒导致。由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和外类群都在各类蝙蝠中有发现,推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如同导致年的SARS冠状病毒一样,新型冠状病毒在从蝙蝠到人的传染过程中很可能存在未知的中间宿主媒介。不要吃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生鲜等食品,比如路边摊售卖的肉食,不要为了“尝鲜”而冒险。
8.冠状病毒如何由动物到人?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的病毒类群都为蝙蝠中的冠状病毒HKU9-1,而许多与冠状病毒有联系的人类感染冠状病毒都和蝙蝠有关,许多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都是蝙蝠。蝙蝠很有可能就是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原生宿主,经过演化变异,完成了蝙蝠-中间宿主-人的传播。不过,从蝙蝠到人可能还存在更多的中间宿主,目前还没有确认。冠状病毒由动物到人、人与人的路径: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9.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什么流行病学特点?
早期收治病例多数有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已经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在武汉市已明显存在社区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已具备致死性,尚不能确定致死率,但其高危性或许低于SARS病毒,处于可防可控的状态,但人口流动会加速传播,增加防控难度。
10.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目前,95%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或者从武汉来。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和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11.什么是飞沫传播?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有哪些?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
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不会长期悬浮在空气中。
呼吸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插管或是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有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支原体、A组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奈瑟菌)等。
12.什么是空气传播?
即气溶胶传播。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认为直径<5um,能在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接触传播。
经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有:
专一的空气传播:结核杆菌、曲菌
经多种途径,但以空气传播为主: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常经其他途径,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气管插管/切开、开放性气道吸引)通过空气传播:天花病毒、SARS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诺如病毒等。
1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14.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10~12天。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15.近期去过武汉,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如出现临床症状,是否要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检查?
回到居住地之后,可在2周内注意加强身体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