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石金九年做到行业头部,成为撮合中小微企

新经济时代,独角兽/准独角兽及各瞪羚企业的创新与活力引领了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同城票据网作为国内最早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供应链承兑服务平台,从诞生之初就扎根在南京江北,与新区同成长、共发展。近日,南京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摄制组来到了位于新区中央商务区3栋的江苏银承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对话公司创始人兼CEO曹石金。

同城票据网创立于年7月,是国内专业的供应链承兑支付体系融资平台,由江苏银承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同城票据网以金融科技为核心驱动力,重塑供应链金融融资新模式,实现在线承兑汇票撮合交易的闭环,帮助中小微持票企业匹配安全、低成本的资金,帮助资金方筛选票据市场渠道。

公司秉持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原动力的宗旨,坚持自主创新和合作共赢相补充、深耕细作和兼容并包相结合,建立了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能力出众的研发团队,拥有同城、汇承、大数据三大研发中心。

陈凯文:曹总,据我知道,同城票据网创立于年7月,是国内专业的供应链承兑支付体系融资平台。这个“电子承兑汇票”的作用是什么,给大家简单说明一下吧。

曹石金:承兑汇票对于企业的融资支付是非常关键的。企业的融资支付需要大量使用票据,票据去年的签发总量达到22万亿,这些票据就在供应链流转支付,任何一手都有可能需要把这些票据变现。这其中大金额大票面的票据的变现基本是很顺畅的,大企业大的承兑行的承兑汇票的融资很顺畅,但是小金额、小票面的融资就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这个市场是非常突出、显而易见的。所以年的时候我们就尝试了“票据+互联网”,那个时候的票据还是纸质的票据,在线上的闭环是非常难的。后来人民银行开始推电子票据,基本花了3年的时间,(行业)就从纸质票据变为电子票据(主导)。到今天我们已经99.9%都是电子票据了。

陈凯文:公司的创立初心、发展历程以及缘何选择了电子承兑汇票这条赛道?

曹石金:我参加工作是做的互联网产业,算是国内早一批互联网的从业者,后来接触的行业比较多,一接触到票据这个领域就对这个行业有了兴趣。所以年我就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年就萌生了“互联网+票据”的想法。直到年我们成立了“同城票据网”这家公司。上面也讲到了一些电子承兑汇票的特有优势,这条路就坚持走了下来。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北人”,算是在家门口创业。

陈凯文:公司目前规模如何?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多大?

曹石金:目前在“互联网+票据”撮合融资平台这个赛道,我们是国内的开创者和领跑者,目前总的撮合体量在全国也是遥遥领先的。我们正处在从线下往线上发展的过程中,今年我们预测全中国的线上的总体量大概占到整个行业体量8%-10%,在这8%-10%里我们大概占了70%。线上业务还在快速增长中。

陈凯文:公司从最初的十几个人的团队发展到现如今多人的规模,用了多久?

曹石金:我们在创立初的6-7年,更多的是对产品模式及市场的摸索。那个时候实际上也是亏损的,产品也没跑出来,我们连续亏损了6-7年。后期快速的发展得益于票据电子化为线上撮合闭环提供了基础设施、基础条件。所以我们快速发展应该是在年,从年的下半年模式跑通了,在年我们撮合交易了38万张小额承兑汇票,总金额达到亿的撮合融资体量。年我们撮合交易了万张总金额亿的小额承兑汇票,通过我们的平台匹配融资成功。

去年我们撮合交易了万张小额承兑汇票,总金额达到1.9万亿。去年,一方面是疫情,说到疫情不得不提整个湖北当时几乎封城,在那种物理网点几乎都关停的状况下,我们去年1-7月份为整个湖北省撮合交易了十多万张小额承兑汇票,多亿,解决了这些实体中小微企业的票据融资的难题。今年,你在这张大屏上可以看到我们的数据,截止到这个点,我们的撮合交易量已经达到1.8万亿,已经跟去年总量几乎持平。而且票据下半年是旺季,所以今年我们的交易量应该会比去年超出2.5倍到3倍左右。

陈凯文:我们都知道创业不易,尤其是像同城票据网这样走互联网模式的平台性企业,更是需要兼顾入驻平台的各商户的利益诉求,比如支付结算的手续如何简化等。那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能否给我们讲讲。您又是怎么度过这些困难的?

曹石金:创业大都九死一生,对我们来说记忆深刻的有三次处在生死边缘。我们是平台,既服务中小微企业,又服务资金机构。我是一个“平台托两头”,帮他们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同时管控风险。票据作为金融资产,本质上是搭了一个科技平台,这个平台实际上是要帮助两端。电子票据出来以后为整个闭环提供了基础设施,这里涉及到了资金的清结算,所以我们要找到商业银行来做资金清结算。因为银行原来是没有这个产品的,所以这算是一种创新,我们作为创新企业要推动商业银行是有难度的,尤其还要求是总行级的。所以我们在早期洽谈了差不多大几十家商业银行,才把支付通道打通。

陈凯文:最终合作了哪家银行的支付通道呢?

曹石金:我们合作的银行比较多。过去银行没有这个产品,随着平台的交易量大了以后,更多的银行看到了这个应用场景,所以我们现在目前合作了也有两三家银行,另外还有一些支付结算公司。

陈凯文:刚刚您提到,您是土生土长的“江北人”,那么落户在江北新区这片热土,对您的企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曹石金:应该说我们亲历了、见证了整个江北新区的设立到如今的飞速化发展,我住河西,我记得刚开始到公司来上班要一个小时车程,遇上堵车可能要两个小时。而今天我从河西过来只要十几二十多分钟。同时,我们既是见证者,同时我们也是建设者之一。

江北新区既是国家级新区,又是自贸区,双区叠加,重点打造“两城一中心”,“基因之城”、“芯片之城”,另外“一中心”就是我们所在的区域叫“新金融中心”。其实整个江北新区的“新金融”的概念在国内提的应该算是最早的,“新金融”之所以“新”,应该是有别于传统的金融,用更多的科技力量来赋能金融产业、金融机构,这是整个新区的重点产业。我们也是有幸落户在了新金融中心,所以也遇上了很多开放性的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前提下,我们也可以去先行先试。实际上我们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同时我们也服务大量的金融机构,目前接入我们平台资金的商业银行在全国有30多家。新区核心区区域比较集聚,大量的人才、资本、包括第三方的供应商都来到这个集聚区,为我们的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所以我们也算是搭上了江北新区发展的快车。

陈凯文:曹总,同城票据网作为供应链承兑支付体系的开创者和领跑者,已经可以说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新金融产业、经济、人才的发展,也为咱们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那么展望未来,您对公司还有什么样的希冀?

曹石金:我们目前发展到C轮(融资)阶段。今年3月(这次融资)是高瓴资本和老股东DCM联合领投,包括我们的老股东经纬、华盖、唐竹、联塑,还有扬子国投、江北科投跟投。在未来2-3年我们可能走资本市场。当然更多的还是会回归到实体,回归到实体中小微企业中,“以终为始,不忘初心”,我们设立公司的初心就是因为看到了很多实体中小微企业面对银行承兑汇票融资都“难慢贵”,这个情况下再去谈信用融资我们认为是本末倒置的,所以我们9年来一直聚焦于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他们票据融资“难慢贵”的问题。

我们的使命是让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其实我们国家的货币是不缺的,但是为什么实体中小微企业一直存在着融资“难慢贵”的问题,就是因为渠道不顺畅。我们想利用这个渠道积累的数据,最终能帮助商业银行实现线上的信用放款,能够真正精准地滴灌实体中小微企业。因为实体中小微企业改革开放40年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对人民就业的贡献、以及对GDP的贡献都是非常重大的。应该来说,实体中小微企业在下一个时期是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所以我们也想通过我们的平台支持他们。

我们期盼和江北新区一同成长。作为行业的头部平台,我们将利用新金融的发展契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条件下,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最终我们希望成长为整个江北新区的核心企业,成为泛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科技公司。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将朝着成为全国重要的中小微企业供应链承兑服务平台而努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行业领军者地位,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做贡献。

陈凯文:好的,祝愿贵公司蓬勃发展,日胜一日!最后请给江北新区几句寄语吧。

曹石金:说三句吧。1是继往开来,传承创新基因。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所有工作当中,不断提升思维层次,提高定位格局,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

2是承先启后,加快建设步伐。中国正经历“两个一百年”的历史关键时期,加上双循环的经济格局,有利于新区双区叠加的地理、政策优势的发挥。

3是把握机遇,勇当时代开拓者。新区的发展定位和格局已经形成,发展的基石在成立之初就已经夯实,未来要敢于尝鲜,争做时代领航人。

我们企业落户在江北新区,这是我们的幸运,能够一直伴随新区的发展而走下去,需要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充分认识企业自身发展进步的内在规律,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创新的生命周期特征,建立开放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引领金融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场景拓展,提升行业头部平台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更好地融合。说是对新区的寄语,未尝不是对我们自身的鞭策,希望我们企业可以和新区一直屹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fuguomine.com/gmyy/11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