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历经多年研究,终于揭开了怪病之谜。原来,此乃“气象过敏症”惹下的祸!据世界卫生组织近期报告,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气象过敏症”者,呈现发展上升态势。
换季时期警防“气象过敏症”现代医学已证实,单种致病因素难以使人致病,必须配合气候因素,即气候是引发疾病和导致疾病症状加重的决定因素。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庄严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主要取决于气温、湿度、气压、风、沙尘暴、雾霾、降雨量等多种气象因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气温、湿度和气压三种气象要素。当气象变化时,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反映到大脑,使脑垂体分泌出相应的激素,以维持天气发生转折变化的机体平衡,当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时就会产生“气象过敏症”。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在过敏季节,空气污染伴有气候变化是一对影响人们打喷嚏、鼻塞和哮喘的主因。该研究发现,气体、二氧化氮和地面级的臭氧在一定的过敏源中引起某些化学变化,增加了这种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相结合,可以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过敏越来越流行。
有句俗语叫“春困秋乏”,其实这也是“气象过敏症”的表现。“秋乏”是指当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时,许多人都感到四肢无力,昏昏欲睡,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秋乏”是精神萎靡的表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立秋属于夏秋阴阳交替之时,当天气变化剧烈时,人体需要适应的时间不能满足,就会导致“气象过敏症”的发生,而秋季是这种气象条件变化显著的季节。庄严解释说,一方面,与夏季相比,秋天的气温和湿度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另一方面,秋季也是天气变化比较大的季节,冷暖空气时常交替入侵,气象要素变化比较剧烈和频繁,最易引发较为严重的“气象过敏症”。
气象过敏症的表现因人而异,可以有疲劳、困倦乏力、头晕目眩、焦虑、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腹胀腹痛、少食、胸闷、心跳加快、血压增高易激动焦虑、关节疼痛甚至旧病发作等。
医院皮肤科的池凤好副主任医师则表示,中医认为过敏首先是一个“禀赋不耐”,所谓禀赋不耐就是天生的身体情况,再加上后天的环境因素,内外因素合到一起则产生过敏反应。在临床上分为风热型,风寒型,胃肠湿热型等。
女性更易患“气象过敏症”咳嗽、皮疹、鼻炎、哮喘、喷嚏、嗓子痒、眼睛红……再没有第二种疾病能像过敏一样遍布全身,总结其症状就两个字:难受!
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报告,全世界有30%—40%的人被过敏问题困扰,有数亿人患过敏性鼻炎,有3亿人患哮喘,过敏成为全球第六大疾病。另外,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正式宣布年的“世界过敏周”主题为“花粉过敏:应对气候变化”。
花粉过敏与人类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口的增加、花粉类植物的大量培植以及空气污染的日趋严重不无密切关系。大多数学者认为,体质的特异反应性、环境污染、花粉产量的增加和气候变暖是花粉过敏流行的主要原因。
庄严认为,过敏性疾病的增多与长期、持续的环境因素有关。有统计表明,城市居民比乡村居民、女性比男性更易出现“气象过敏症”。在普通人群中,约有1/3的人对天气变化敏感,并且跟年龄有关。青少年对天气敏感者约占1/4,壮年为1/3,老人则升至1/2。女性比男性更敏感,可占总人数的1/2,而男性约为1/4。
究其原因可能与城市居民长年生活在高楼大厦、深居简出舒适稳定的安逸环境有关。而女性生性感觉敏锐,能觉察到激素分泌的微弱变化,加之女性分泌的激素少于男性,故而她们对气象环境因素的调控能力比男性差。
季节、节气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与生理生化,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与气候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庄严表示,粉尘等过敏一年四季都存在,而“气象过敏症”只存在春秋两季,和花粉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空气花粉的飘散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是春季(2—5月),以树木类花粉为主;第二个高峰是夏秋季(7—11月),以草本类花粉为主。春季的花粉致敏性较弱,夏秋季的花粉致敏性则较强。“一般都是立秋开始,处暑达到高峰,白露开始下降,基本持续一个月左右。”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教授也透露,“立秋”后的3个月内,全国数以千万计的人群将被眼睛痒、鼻痒、喷嚏、流鼻涕、鼻堵、咳嗽、憋气、喘息所困扰。从8月下旬至9月,部分患者会因哮喘严重发作需急诊治疗,而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部分合并水果和蔬菜过敏的花粉症患者甚至会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导致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而所有这些的诱因,是在中国各地蔓生的蒿属、葎草等夏秋季杂草植物的花粉。”
打喷嚏不一定是感冒“气象过敏症”在临床表现为:出现各种红疙瘩,不断打喷嚏,眼睛发红流泪等等。究其原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内因则是过敏物质与支气管粘膜,鼻粘膜,皮肤血管相结合,产生喷嚏流涕的过敏性鼻炎,喘憋不止的过敏性哮喘,瘙痒皮症的脸部秋季过敏性皮炎等。
庄严认为,经过多年的宣传、普及,虽然已经有很多公众已经从往常的感冒当中逐渐识别出了“花粉过敏”,但仍然存在很多花粉过敏的人误以为自己得了感冒或者鼻炎,反复用抗感冒药物或鼻炎滴剂治疗,以致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正确辨症才是最关键的。
需要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吗?回答是肯定的。尹佳说,自然界中很多物质存在交叉反应,比如有人对桦树花粉过敏可能会对苹果过敏;对茼蒿花粉过敏可能对桃子过敏,你每天接触的东西成百上千的,查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好像侦探揪出凶手一样。
庄严建议,有过敏症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找到过敏原并采取回避措施,过敏的症状就会立竿见影地消失,除了医生的问诊,当然也有一些科学的检测工具,比如过敏原的皮肤试验,15分钟就可以见结果、还有血清slgE测试、接触性过敏原的需要做斑贴试验、食物过敏做食物激发试验。
小贴士多项措施预防气象过敏症过敏性疾病的增多与长期、持续的环境因素有关。气候与天气便是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比如,夏季闷热多雨,室内过敏原增加导致的发病非常普遍。及时了解环境和天气因素,预防过敏原的传播,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过敏。
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到花草树木多的公园或野外,使花粉吸入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在花粉指数很高的时候外出,回来后记得换上干净的衣服;在户外活动时做好防护措施,如戴纱巾、口罩等。另外,居家生活中,可关闭门窗,需开窗通风时可挂湿窗帘,以阻挡或减少花粉侵入。
戴眼镜可以减少眼睛受到影响的机会,所以不妨用有镜片的眼镜代替隐形眼镜,或外出时戴上太阳镜。
还要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不仅要少食刺激性食物,还要慎食野菜以及减少高蛋白饮食的摄入。建议多食用预防性食物。研究发现,很多食物对预防花粉过敏有一定的作用。例如,蜂蜜、大枣、金针菇、胡萝卜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有意识地多食用这些食物。
(图片来自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