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ldquo出征rdquo去武

任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广播节目协调部)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36小时只吃一顿饭,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前方记者都是这样在采访、在写稿、在报道、在战斗。

记者李行健、肖源、郭静、常亚飞、黎明(从左到右),穿着防护服准备前往采访现场。

去武汉!现在,谁还会去武汉?我在武汉的家人说,现在来武汉的都是英雄!你同事都是英雄!我同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的3位记者郭静、常亚飞、黎明作为战疫情报道第一梯队,大年初一就赶往这座风暴中的城市。初五,增援的记者肖源、李行健和战友们在武汉会合。他们用话筒、用镜头、用专业、用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武汉、危急的疫情、急迫的救治一线,还有那些不断注入给武汉、给我们的温暖力量……▍只要活着,什么都来得及郭静在洪山体育馆临时改建的“医院”直播连线。李行健摄作为一个武汉人,郭静熟悉这里的一切。但当她站定在傍晚的冷雨中,放眼望去:“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武汉!街上没有一个人,没有一辆车,你可以看见街灯,还有楼房窗口的灯光,但你看不到人,你不知道那些灯光和窗口后面人的状态。天正下着小雨,雨不大,但我感觉很快就全被打湿了……”刚说到这儿,郭静在电话那头说,医院了,有空再聊。我说,好的!她又问,来得及吗?来得及!她笑了:“只要活着!什么都来得及!”在她的笑声里电话被挂断。虽然并没有接到去武汉采访的指令,但郭静作为一个出色的深度报道记者,默默建好了一个群——“武汉关”,武汉主要几家媒体负责人和知名记者都在这里。“武汉关”曾经是我们武汉的地标,此刻用这3个字来命名疫情报道群,有着那么多的意味和况味。武汉遇上坎儿了,武汉能挺过这一关吗?除夕前,频率公布的报道梯队名单上没有郭静,她主动找领导,说:“我熟悉武汉,和新闻界也熟,我去合适。”大年初一,接到通知,马上出发。母亲、爱人、儿子都慌了,她安慰家人,放心吧!那一城的人都在!是啊,那个城也是她的城,那一城的人里面有她的亲人、师长、朋友。生长在武汉30年,她和这里早已经血脉相通,任什么都无法切断流淌在热血中的爱和挂记。一直等着她有空再联络我,她一直忙,没有空,我没有再打扰她战士般的专注和冲锋的脚步。《零点的武汉》《捐了那么多东西怎么还缺?总台记者探访武汉市红十字会》一篇篇报道直面社会关切,一篇篇“10万+”告诉外界正在和“新型人类公敌”决战的武汉。尽管她采访都戴着口罩,但我的家人、我们武汉人都认出来了,她是记者,她是郭静——只要活着,就要去战斗的郭静。▍丈母娘在视频里见到了未来的女婿记者常亚飞探访武昌区武商超市视频登上央视特别节目常亚飞是大年三十下午5点多才回到河南济源家里,妈妈炸了肉丸子,儿子爱吃。第二天大年初一,全家人一起去看奶奶,中午12点58分,电话响了。常亚飞说,“这个时间我记得非常清楚。我正在炒菜,给奶奶做一个西红柿炒圆白菜,酸酸甜甜的。主任打电话,让我想办法赶到北京,坐G去武汉!我没告诉奶奶要去哪里,就说单位有一个紧急任务。离开奶奶家,我告诉父母要去武汉。我妈说,给你带点丸子去吧!我说,不带了,凉了没法热!我妈这才说,那你要多小心。感觉他们担心我,又不想让我知道。”常亚飞的父亲一直打电话,到处找车从济源送儿子去洛阳火车站,再从洛阳坐高铁赶到郑州。在等G时,郭静和黎明已经在车上了。他们3个人从北京、石家庄、郑州3个地方登上同一趟车,奔向武汉!在郑州站等车的时候,常亚飞才感觉饿,一天没吃饭。找到一个煎饼摊儿,这会儿想到妈妈炸的大丸子,在饼铛上烤烤,应该特别香吧!吃饱了,也没吃饱。常亚飞开始在车站周遭各种踅摸,想买口罩、酒精,这么匆忙出发,大家可能来不及装备,但开门的店里什么都没有了。细心的他在网上给郭静和黎明每人都买了一副手套,找了个骑手送来车站,只能买到这些了。穿过长长的车厢去和在车头的郭静他们会合,正巧遇上从前相熟的一位同行,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想握个手,但对方迟疑了一下,亚飞有点尴尬,意识到这时候握手都不妥贴了。下了车已经是傍晚,他们立刻奔赴武汉急救中心、雷神山建设工地、劳动街社区。零点的武汉,寒夜里,热血在汩汩流淌……常亚飞在武昌区南湖街超市的采访视频直播上了央视,社区如何顽强地严防死守的报道刷屏“10万+”。还未谋面的丈母娘就是这样在大屏小屏上见到了未来女婿。如果问:丈母娘对小伙儿满意不?请到亚飞朋友圈去找!▍我记住了那双细长的眼睛记者黎明采访武昌区一密切接触者隔离点“黎明,是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fuguomine.com/gmys/6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