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传统武术的发展已衰落到了最底谷,也许是岁月静好的太平盛世吧,国家不提倡打斗之故,导致武术失去了许多实战机会。
如今动嘴皮子的“拳混子”特多,建国后,不准打架的社会规则滋生这些不能打的“假大师”,是环境造就了这些招谣撞骗的拳混子。这些“李鬼”把传统武术推向了危机。许多人茫然了,看不到,辨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华武术”了。一个从无任何武术功底的人,看开跆拳道馆能挣钱,就去培训几天,回来就挂牌办班,许多人还误把跆拳道认为是中国武术,以为中国武术就是跆拳道。压根儿还不知那是韩国棒子从中国武术中改进的一种运动。说的难听点,跆拳道就是中国武术的糟粕,是不明武术核心的一种运动而已。
散打比赛中缺乏传统技击技术的单调打法,民间传统武术套路在实战中不堪一击,让现代武术陷入了尴尬的难堪现状!
传统武术到底厉不厉害呢?我门乔师说,传武的威力实在是太厉害了,45年前我选择归隐,退出武林就是因为传武超厉害……
传统武术是战场上的杀人术,流传千年下来,能打是肯定的。问题是出在传承上。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打?什么是演?什么是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武术其实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演法,就是花俏的套路,演练、演习,第二层是练法,告知基本功,怎么发力等,但是,人不是沙袋,不是砖头木桩任你打,别人能闪能躲呀,不可能站那儿不动让你打,练法只是练功。最后一层是打法,把练法攒下的功力用到打法上。
事实上,如今是演法横行,练法不多,打法失传的不少,懂打法的人并不多。到如今武术不能打,中华武林几乎只剩下演法了。哀呼!
习练武术中的套路只不过是找劲道的一个过程,在千锤百炼的习练当中,可以将技击在实战中所需的力量、劲道摸索出来而已,也只算是一项武术入门前的基本功。
打,才是武术的核心灵魂!传统武术的技法丰富多变,踢、打、跌、拿,靠等,七星打人全身都是手。打法更为精妙!有直取硬进无遮拦,有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回冲巧打、还有指上打下、声东击西的妙打,中国武术的技击方法,在长期的实战中溶入了古代军事文化的内涵,如拳谱中讲: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如佯攻、速攻、抢攻、退步连环击等,把不同节奏的各种战术活动合理地组织起来,运用到实战当中。其实用性和全面性是现代散打及其他搏击术望尘莫及的!
现代散打练速度,是快速出拳,而武术内家是慢练、柔练,积柔成刚,物极必反来达到快的哲学思想。现代散打以跑步、跳绳等来练耐力,传统武术用桩功、步法、身法等积养耐力。
现代散打及外家拳很容易上手,也相对比较实用速成,但是容易留下内脏损伤,正常的散打运动员不到三十岁就退役,四十岁以后,他们的攻击能力和身体素质都会快速下降,留下很多遗留问题。
打法与练法一样的拳,不是最高层次的拳法!
当今懂得内家拳练法的人很多,懂得打法的人却很少,大多数练拳者根本就不知道要“打练分开”。仅仅知道练法的人,是不能实战的,因此现在的很多所谓“内家拳”基本上都是只能自己内部玩玩而已。
由于内家拳的传承中,不会传授的是压箱底“实战心法”。也就是如何把练法变化成“打法”。只有当徒弟的“练法”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师父几句话“一点”就通了。如今,我把恩师所秘授的“压箱底”的宝贝都写在《缠拳》这部大系里了。大家一旦顿悟我缠拳武学之妙,成为武林高手绝不再是“梦”!
内家拳在练和表演时,拳架要求是舒展大方,大家千万不能被这表皮的“相”给迷住,如《心经》所云,“远离如颠倒梦想”,真正在“打”的时候,身体要求却相反---像是一根绷紧的弹簧一样,身体似乎是被压着的,但随时准备弹起来。身体如备了五张弓。这五张弓如能开发好,人体潜能最高可发出几吨重的力量,这是不可思议的事。而要打死、打坏一个人只需上百斤的力量。打击时,自己要如同一条被人钓上岸刚出水的鱼,利用背脊发力,这时的攻击力度是平时的数十倍,身体犹如捕鼠的灵猫,如发威的老虎,而彼此时根本就防不住我的进攻。更要命的是:即使打人出手后,身子依然保持卷曲的样子,因为它随时有下一次的出击,中间是没有断点的。因为缠拳打法一旦出手就是连绵不绝的凶猛攻击,不断运用裹缠封杀彼的攻击机会,不让彼有机会还手。拳起身落,拳落身起,起落无穷尽。真正的松沉是一搭手就有一种直入骨髓的感觉,在松沉状态下发出的力,是相当厉害,把人打飞轻而易举。
打拳务要松柔和,心态也要柔和,慢慢就可以把拳打得劲连。还有一种感觉就是自然,这样练的拳才对,而且用时不思而然。力往身回缩,手脚上感觉轻灵,并不是求松,自然的放松。行拳由身体蠕动,这种蠕动需用意去领。这种蠕动的行拳感觉自己在行云流水,又视禅定,手脚虽然轻灵,但所用的是根节力,彼会感到吃不消,只是轻轻的动,发劲只是一爆,消除别人的力,不需用招式,只用身体的开合,也就是阴阳互换。
缠拳武学的功夫上身后一点浊力都不须使,也无须再考虑攻防招式,自然会恰到好处,自然控之胜之。自由进退中,只要如小儿女人怕人打到头脸般的遮一下,沾粘控已可自然完成,彼已落入掌控中,或跌或倒地或扭曲如包粽子,真正是打人如割草。沾一听二顺势击发是三,高者一二三合一,如龙卷入,如水注入,攻防合一,沾粘控之厉害在周身以寸劲击人。
拳劲之发放,在于贴身短打,节节贯穿,如长江之浪,一波而三叠。即以手粘住沾实发力,意念深透,劲力不绝。而劲力的运用和完整的劲道,则在单式散手空试中求得,下功夫练好拳架桩功,使内劲和动作融合起来,气力合一,这样练下去,定能不期然而然,登上武学高山的最高峰!
作者书法:端午安康
作者简介:康小亮,一道斋缠拳武学(新体系)创始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研究员、如皋市武术协会理事、如皋市缠拳武学研究会主席、康小亮缠拳武术馆馆长、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如皋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华东文学》杂志书画编辑。著有《秘传通背缠拳》、《通背缠拳技击精要》、散文集《岁月印记》、《紫罗兰》等。作者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