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继蔚来之后,零跑汽车成功闯关港股,成为港股第四家、也是首家直接登陆港股的新势力车企。
9月20日,零跑汽车正式启动公开发售,由摩根大通、中金、花旗、建银国际担任IPO联席保荐人。公司拟全球发售1.31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股份.2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1.18亿股,另有.28万股超额配股权。招股日期为9月20日至9月23日,最高发售价62.00港元,每手买卖单位股,入场费约.49港元。全球发售预计募资总额为71.95亿港元,募资净额69.50亿港元,募资用途为用于公司的研发;用于扩大销售及服务网络并增强品牌知名度;用于提升生产能力,以进一步增强垂直整合及营运效率;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众所周知,伴随近两年以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自年开始爆发以来,新势力已成为新能源车产业不可忽视的存在。而自国内主流品牌诞生以来,短短几年的时间,涌现出多股势力,具备A股全球安防龙头大华股份(.SZ)基因的零跑汽车正是其中的“硬科技实力”派。
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自年7月开始交付首款量产车后,零跑汽车开始迎来爆发,年5月开始交付智能纯电动微型车T03,年10月开始交付中型智能纯电动SUVC11,年5月推出智能纯电动中大型轿车C01。年全年,零跑合计交付43,辆电动汽车,较年增长.5%。按交付量计,零跑是中国领先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中增速最快的公司,于年1-8月交付76,辆智能电动汽车,较年同期增长.8%。7月及8月交付量分别达到12,台与12,台,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2。
根据今年以来各家披露的数据显示,就同比增速而言,不论是最新的8月表现还是年1-8月累计表现,零跑汽车均处领跑位置。这说明公司发展势头猛,后劲足。
眼下,全球能源博弈加剧,倒逼主流经济体和企业清洁能源“挂挡”提速,新能源车赛道的确定性及成长空间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但随着包括传统车企及主流软硬件科技厂商在内的主力地持续加码,竞争加剧也是不争的事实。此外,受到外部“黑天鹅”事件的持续影响,导致供给与资源端受约束,特别是在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这也令车企的布局与竞争已不仅局限于整车环节,更上升至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在这样的格局与形势之下,作为成长性最突出的新势力,又该如何看待零跑汽车现有竞争优势,以及未来的战略布局?
车型不断丰富,品牌逐步上探,未来聚焦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据公司招股书介绍,零跑汽车成立于年12月,现已推出4款四款纯电车型,包括S01、T03、C11、C01,不断丰富及扩大车型组合,并逐步向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渗透,未来将聚焦于15-30万的中高端细分市场。
(资料来源:零跑汽车招股书)
按照目前主流发展趋势,中高端新能源车趋于大尺寸、全面智能化及网联化特点,续航里程可达km以上,主要满足于长途跨城出行及家庭旅行需求。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年该细分市场(15-30万)占中国新能源车总销量约36%,并预计该细分市场自今年起将成为我国新能源车赛道中最大且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预计-年该细分市场销量将维持3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到年几乎占据我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资料来源:零跑汽车招股书)
锚定最具潜力的细分市场,需求端基本上不用愁,而在以供给驱动的核心逻辑下,关键看产品周期,特别是强势产品是车企业绩持续增长的动能。零跑汽车计划每年将推出一到三款车,年底前推出七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此外,零跑汽车还计划推出相应车型的增程版。
(资料来源:零跑汽车招股书)
不仅每年新车不断,而且更新节奏也将明显加快,后劲可想而知。这多半也源于零跑汽车选择了一条“罕至”的自研自制之路。
走“全域自研+垂直一体化”路线眼下,这一轮新的汽车产业变革是以科技为底层驱动力,并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规则与利润分配格局,这也决定了“死磕”技术成为共识,并推动了汽车产业技术的大发展。但综合自身的禀赋、战略及发展节奏考虑,也催生出差异化的模式选择和技术路线,最典型的比如在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领域,诞生出铁锂系及三元系两大主流路线,又如在动力系统方面,出现纯电与混动并存的格局。
不同于上述所提到在材料、结构等单一技术及系统层面的创新,零跑汽车则是将视野投向更加底层的架构层面,提出全域自研的定位,这也是其与众不同的一面。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零跑汽车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研能力的新兴电动汽车公司。
按照公司方面给出的定义,零跑汽车所提出的全域自研概念,即实现智能电动车核心系统及部件中的所有关键软硬件的自研,并实现底层接口、算法和数据通讯协议的统一。
目前来看,零跑汽车自研技术成果已涵盖三电、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式)、智能驾驶(芯片、算法)、智能座舱等关键软硬件技术领域,并逐步应用于量产车型上。例如最新的C01交付后,将成为全球第一家将CTC技术应用到量产车型的公司。
(资料来源:零跑汽车招股书;注:通过参股公司华锐捷技术研发和生产传感器)
结合招股书来看,零跑汽车不惜大费周章自研所有关键软硬件,在于通过全域自研实现底层软件和硬件的模块化和平台化开发,使其能够在不同电动车型之间高度复用,并实现各系统之间的高度互通及软硬件的高度集成。这样做的实际意义可想而知,即提高产品迭代效率,缩短开发周期,从而快速效应外部多变的市场需求。
不止局限于技术自研,零跑汽车已建立起核心部件到整车环节的自主生产能力,即公司所强调的垂直整合能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零跑汽车是中国垂直整合(从研发到生产)程度最高的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
就产能而言,零跑汽车在浙江金华的自建工厂,拥有20万台的年产能,主要生产C11/T03/C01。另外,新建杭州工厂预计明年投产,将进一步保障产能供应。
据公司招股书介绍,该垂直整合业务模式大幅简化了供应链,从而得以在生产流程中降低采购成本、实现供应链稳定以及维持严格的质量控制。
简而言之,掌握核心软硬件技术的自研及生产,供应链一体化,有利于增强自主可控能力,特别是在当前供给约束成核心矛盾的背景下。
当然,零跑汽车能在自研自制之路上一路“闯关”,离不开背后一个关键人物:朱江明——既是大华股份联合创始人,也是目前零跑汽车的创始人、董事长。其数十年在电子产品技术的成功,以及来自大华在电子技术、人工智能、视觉算法的积累。
收入高增长,亏损率持续收窄,C01成下半年新看点很显然,零跑汽车的业绩正处于高成长期。
得益于车型组合的丰富及交付规模地快速扩大,零跑汽车的营收实现成倍增长。根据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的总营收从年的约1.17亿元增长至年的31.32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而今年上半年增长进一步提速至%达50.82亿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卖车仍是绝对大头。值得留意的是,自去年C11上市起,零跑汽车的服务开始产生收益。据公司招股书介绍,该服务指向购车客户提供的若干增值服务,包括一年延长保修/终身保修、车联网及OTA固件升级等。
尽管目前规模尚小,但是有利的起点,且被公司视为未来战略投入重点之一。因此,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演进、消费者对于软件付费习惯地不断养成和接受,叠加零跑汽车不断推出更高端的新车,未来该分部仍有显著的增长弹性。
就车型结构而言,其中T03和C11现阶段拉动业绩增长的两大主力。需要留意的是,今年5月最新推出的C01,定位于中大型智能纯电轿车,现官方售价在18-27万元(人民币,单位下同)之间,藉此实现向中高端新能源车市场切入。该款车作为零跑汽车在三电领域的核心自研成果,其在诸多方面配置均超越同价位区间竞品电动车型。
(资料来源:零跑汽车招股书)
公司曾以“”来概括C01关键产品力——“1”:首款搭载CTC电池一体化技术的量产车型;“3”:零百加速小于3.7秒;“5”:车长超5米达mm;“7”:最大续航里程达km。
据了解,该款具爆款潜质的新车,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开始交付,料将提升公司的综合产品竞争力,并成为新的“火力点”。
目前,国内新能源车企普遍处于未盈利状态,虽然近两年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迅猛,但尚处于发展早期,中国乃至全球主流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仅电动化)都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市场对此也保持着较高的容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