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的演变
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无论是攻击性还是养生健身方面的效果都是非常显著的,不然也不会在中国几千年的的历史上留下这么浓重的一笔了,无论是个性灵活的招式,还是丰富多变的风格,都足以让人敬仰,佩服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
我国传统武术,它的群众基础也是非常浓厚的,有着其独特的传承,很多国外友人,也会经常慕名而来学习中国传统武术,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出现了如太极闫芳“大师”,也出现了一些所谓的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小说了出现的各派“掌门人”,也有一些人自我包装造拳摇身一变也成了“雷氏太极”“xxx门”等等的开派宗师,他们把中国传统武术搞成了神秘化,他们在各种公众场合及镜头前不断展示出“隔山打牛”“发人于丈外”等等一些违背运动发展常理的动作来博眼球,借以显示自己的“高深武功”为收徒铺垫!
由于从建国后武术运动国家不允许开展对抗性的运动,只允许开展套路比赛,大多数人看到的那种电视上播出的全国武术锦标赛,传统武术大赛等是为了表演而进行的现代版套路化传武,这种传武讲究的是连贯性和舒展,但是脱离了实战。这样一来让传统武术的实战一下跌入了一个谷底,随着改革开放散打在国家体委体育司负责人张山老师,武汉体院的温敬铭老师、北体夏柏华老师、河北队的翟金生老师等不懈努力下,竞技对抗慢慢开展了起来,随即全国大部分体工队(专业队,省队)单独成立了散打队。这意味着,套路练习跟散打格斗根本沾不上边了。这样一来武术进入实战又脱节了好多年,由于散打的出现,接着就出现了一些传统武术老师说散打不能代表中国功夫等等,说中国传统武术怎么怎么厉害,(他们基本上缺少实战,都是说手,即使实战也是本门在一起喂招)就此也算是传统武术练习者和现代搏击(他们常年直拳,摆拳、侧踹等等就那几个动作,空击完就实战)有了一个潜在心里的分水岭。
前几年央视《武林大会》一开始的宗旨是挖掘传统武术中的技击,争取打出电视电影里那种中国武术的风采来。
赛事最开始是以民间武术拳馆为依托的,第一届的参赛人都是练传统武术+民间搏击出身,没有专业运动员。结果第一场比赛就有3名选手被打得骨裂,后来彻底废了,再也不能练武。而且一开始出场的民间选手很少有人的体能能坚持3回合,一般第2回合就累得塌手软脚了。后面,组委会不得不赶紧找武管中心调正式的运动员参赛,才完成第一季的比赛拍摄。
所以《武林大会》没有举办几年就办不下去了,接着有西安体育学院国内MMA翘楚赵学军老师弟子们上来“唱戏”。传统武术的擂台呈现就此拜拜,让位给了真正打搏击的参战。
而雷雷和冬冬的街头斗殴这次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他是积蓄了几十年的一次爆发,一直以来一些练习过搏击的人质疑中国传统武术的实战性,那么中国的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又有什么区别呢。
传统武术是无数前辈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自然环境中感悟总结出来的,先是以致命为主,后期才发展到制人,所以传统武术所练习的功法很残酷。
由于社会和环境的需要,过去传统武术的习练者多从事性命相拼的职业,当拼命时杀的人多了,他的搏击经验和反应能力帮助他不断的上台阶,以至于越来越觉得功力没有止境,最后放弃一切走向巅峰。同时传统武术也讲究医学,易学,力学等,在技击的同时注重养生健身。
文化大革命,武术也被打成“牛鬼蛇神”等,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武术才步入兴旺,武术家们出来探讨武术发展是以套路还是技击,武术如何走向世界赛场,怎么才能进入奥运,后来国家领导建议不易提前提倡技击,因此只能提前开展套路表演赛。
而现在的传统武术只留下招牌,实际因社会的演变传统武术的实战已经不存在了。没有性命的相搏厮杀,根本体现不了冷兵器时代人们的残酷和毅力。练传统武术的爱好者只能在幻想中和岁月里延续自己的爱好和使命,灯红酒绿的谁也躲不过去,练拳者多是在玩票,志诚者找不到感觉。只剩下招牌的传统武术到了擂台上只能受到现代搏击的羞辱,因为戴了套子的猫不知道该怎样抓老鼠,平时掌,爪的练都不能用,因为平时就只是练习套路或者是本门里说招,一旦真的到擂台上,好多的招式一点也使不出来还真乱了阵脚。
传统武术实战性与现代擂台搏击实战性之争
关于传统武术与K-1、UFC、MMA到底谁厉害的讨论或者是说传统武术到底有没有实战能力的问题在网上实在是太多了,随便哪个武术类网站都会有相关的讨论。好像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讨论出来个什么。搏击手说来擂台上打打,传统派的说擂台规则限制;现代无限制派的又说不要拳套,传统派的又说插眼、打喉、踢档呢?说到底好像大家都有说的,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实这是一个很好解决的问题,就看大家是否能从客观上分析。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其实是不容置疑的。
首先从历史上看,传统武术不管是在民间防身、平暴方面还是战场上生死厮杀方面,都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的,这是不可否认的。我国特种部队必修搏击内容均为传统武术;美国海岸警备队及部分特种部队(包括“海豹”)必修搏击内容之一:咏春拳(截拳道);中国武术数千年里不知经历过多少生死搏杀才形成今日的武学系统,所以不可小视、轻视我国的传统武术。那么像现代的擂台战呢?要我说,他们也是非常厉害的。他们的力量、速度、反应、技术都是不可小视的。那么到底谁厉害呢?我想,问题其实是不应该这样问的。首先我就要把擂台实战和街头实战、战场实战区分开来。现代擂台站在最初的时候据说除了不允许抠眼踢裆外就没什么限制了。很好,很具有实战风格了,可是,还是不同于街头实战。在擂台上又有几个人用了抓头发,咬耳朵,掰手指,用手指抠喉咙的“招法”呢?那是因为他们那些专业运动员历来就没有那个意识,所以在擂台上没能有效的用出来。但是街头实战高手们,大多没有那么多禁忌思想,打起来就是歹毒的招式,甚至会用更下三烂的手段。这就是街头的真实情况。而战场就更没法说了,完全的生死考验,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谁也不敢拿自己的命开玩笑。所以相比较起来,街头及战场实战是与擂台实战有所不同,而且实战性更高。而传统武术几千年来就是服务于社会生活中的防身、抗暴,战场上的生死搏杀。所以传统武术的实用性、丰富性、全面性是现代擂台实战所不能比的。
那么为什么传统武术走上擂台后战绩不佳呢?
古代武术是极具实战性的,那是因为古代以冷兵器为主,首先是看冷兵械斗,当没有兵器在手的时候,就要看手上的手段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武功再好也怕菜刀),第一先得承认这一点。
近现代热兵器取代了冷兵器,成了战场的主角。热兵器的大杀伤力使得武术在军队中的价值降低。在动乱时期的社会上,(为什么80年代全民尚武,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刚从拨乱反正的时候过来,社会还不大稳定),武术还是会有较好的发展,其大杀伤力还是存在的。但到了和平时期,武术的实战性价值就被降低了,更何况在解放后的社会发展中,武术曾一度被划分到封建、四旧、暴力的那一类中去了。老拳师大多被整,练武的时间可能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其实战性又被人为的降低了。而改革开放以后,钱逐渐成为大家眼中最重要的事了。试问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氛围中又有几个人能杀下心,一门心思的只是练武?又有几个人能没事就出去找人实战一下?得有多少钱?得有多大权力才能不进监狱呀?
很多武师,已经不可能像古代人一样有那么多的练武时间,在体力上,甚至在力量、反应上都已经不可能是古代的实战高手们的对手了。所以说,传统武术的实战性的确是比以前低了很多。
反观现代搏击运动员,他们因为有巨额的奖金吸引,有数个专业的教练指导,有数个专业的陪练,一天数个小时以几乎是耗尽体力,透支健康的方式专门的进行一对一的,擂台规则下的擂台实战。没个不厉害。从这个角度讲,现代的传统武师在擂台上的确是难以战胜那些专业的运动员。
传统武术的高手很注意培养那种警觉性、应对性,在面对各种情况下都可以以最佳的方式进行应对。擂台运动员实战目的是击倒、摔到、制服;而真正的传统实战武术是一招制敌、杀敌。两者是由差距的。更别提传统武术是有丰富的冷兵械斗内容的。所以说,不要问谁厉害的问题,而要问:已经是现代的社会状态,传统武术和擂台战在各个方面(实用性、适用性等)谁的贡献更大?
如果把一些传统武术高手和现代擂台运动员都放到古代战场上去,结果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关于地面缠斗技术
几十年前的日本柔术也没有那么多的地面缠斗技巧,是在巴西的擂台战中全面地发展了地面缠斗技巧的。以前日本柔术是有不少的站立技的。还有,柔术是从中国的一些流传到日本的武术动作技巧中提取的。各位也不要认为我们国家没有类似的拳法及技术,有些人说别的国家的技术怎么怎么好,想想看,中国摔跤、地术犬门(即犬拳、狗拳),地躺门等,都有不少摔和地面打斗的技术,因此不要说巴西有柔术我们没有只不过你没有深入来接中国的传统武术而已。
随着综合格斗教练冬“约架”雷一事。在他继续向传统武术各大门派掌门(这些都是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小说里的情节竟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发出挑战之后,多位传统武术界人士接受挑战,准备“赴架”。一场“武林大战”如箭在弦,一触即发,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看热闹者不怕事大,纷纷吆喝“约架”各方尽快开打。尤其是练习传统武林中人也群情激愤,期待通过一场翻身仗,使蒙羞的传统武术扬眉吐气。
而在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里,武林高手鲜衣怒马,仗剑天涯,人生何其淋漓畅快。但在当今现实世界里,传统武术的处境却相当尴尬。武林门派林立、流派众多,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这个世界面目模糊、混沌不清。武林中人为何习武?他们所习何术?对于这两个至为关键的问题,事中人常常说不清楚,旁观者更是一头雾水。
武术虽然名为“武术”,“武”有止戈为武之说,《康熙字典·止部》载“《左传·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为武。”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沿用:“楚庄王曰:夫武定武戢兵,故止戈为武”的说法,书中又进一步强调:“武,从戈从止,有阻止动武的含义”。但它并不仅仅是一种“术”。在术之上,更重要的是“道”。武道,就是承载在武术之上的价值体系、理论体系和逻辑体系。在传统文化里,跟“武”紧密关联的是“侠”。在金庸笔下,“侠”的价值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韩非子在《五蠹》里,则直言“侠以武犯禁”。在“为国为民”和“以武犯禁”之间,以及在它们之外,都存在着跨度宽阔的价值光谱。以某一种价值作为依归,是传统社会里的武林门派,以及每个习武之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如果一些人把武术转而变成一个封闭的、孤立的系统。疏离现代社会,或者在一种秘不示人的环境里私相传授,或者故能玄虚,有可能使武术成为圈内人的自娱自乐,成为神秘主义的玄学,甚至像网络热传的“隔山打牛、沾衣十八跌”一样,沦为江湖术士式的骗术。
传统武术绝不仅仅是一种格斗之术,它还有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哲学意蕴,有对于人们勇猛尚武的精神塑造。因为一次或者数次打斗失利而全盘否定传统武术,这当然是浅薄无知之举。
如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现役职业拳王邹市明他的师傅张传良不是练拳击的,而是传统武术、中国摔跤和散打出身。张开印是国内著名的散打高手,因为18岁KO蓝桑坤,名气大振他也是传武出身。而自由搏击“坦克”邱建良是练传武出身,专项是南拳、刀术和棍术等等。
中国传统武术要想进步,不能总是吹老祖宗怎么样,而要向前看,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以现代的观点融会贯通,才能进步。传统武术要真正赢得人们的尊重,要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确实有赖于其自我革新和自我成长。继承传统不是简单的保留和沿袭,最重要的任务是在现代化的环境下,对传统进行重新阐释和扬弃。
最后要说明的是,如果能有人拿出足够的钱,专门找到那些体质好,爱武术,能够专心学武的孩子,多找些传统武术高手,进行一对一的擂台战训练,用不了多少年,传统武术的实战性就不会再有人质疑了。
说明:由于时间的问题会有错别字,另外观点与诸位不一致请各位谅解!
作者简介:曹振峰字东旭、武术高级教练、国家一级导演、河南大学毕业,深造北京电影学院,自幼学武,先后得到:顾友义、万籁声、吴彬、张山、蒋浩泉,于海、潘小杰等学习,多次荣获全国及国际邀请赛冠军。原桂林武警支队教官、原阜阳科技学院体育部主任、94年加盟洪金宝嘉宝公司、现任中国影视协会导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影曹振峰工作室主任,先后参与电视连续剧:警察故事、还珠格格、刀剑笑、大武生、新少林寺、甲骨文密码等原创功夫龙搏击联赛第二站已经进入实施中。
本文属原创作品如需转发请注明来源地!
觉得不错就转发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