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Get食物过敏要如何忌口

中国是一个舌尖上的国度,但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会遇到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比如有些人吃海鲜后长疹子,喝牛奶后拉肚子……很多人认为“病从口入”,特别是中医有“发物”这个概念,那是不是我们如果正确“忌口”,就能避免很多食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或进展?

其实,老百姓认为与食物有关的疾病中,跟食物过敏的关系并不那么密切。严重过敏反应中食物过敏引发的大概只占35%—55%;特应性皮炎儿童与食物过敏有关的大概占到了35%,成人非常罕见;急性荨麻疹中20%与食物过敏有关,慢性荨麻疹绝大多数都跟食物过敏是没有关系的。

怎么知道我是不是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需要与食物耐受不良相鉴别,二者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诱发机体对食物产生异常免疫。

食物过敏,是指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食入、吸入、接触食物,都可以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产生针对食物的特异性IgE,就会发生过敏。

食物过敏有两种表现:速发型,一般进食两小时之内出现症状。症状比较重,常包括风团、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少数患者可表现喉头水肿,哮喘。

迟发型,一般是进食数小时,甚至数天起病,常见的症状有腹泻,食欲不振、皮疹、紫癫、关节痛及黏膜溃疡等,在临床上速发型比较常见。

不同食物的致敏强度不同,同种食物致敏也存在着易感者年龄和地区差异。比如鸡蛋、牛奶,儿童过敏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成人。中国人引起过敏的食物主要是鸡蛋、牛奶、坚果、水果、小麦、荞麦和一部分食品添加剂。西方人对花生、水果过敏较多。

食物耐受不良是指非免疫反应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包括酶的缺乏、吸收不良、药理作用,以及通常因食物处理不当产生的食物中毒样反应,但是不包括真正的食物中毒,还有部分食物耐受不良的机制不明。

最常见的是牛奶耐受不良。患者进食超过耐受量的牛奶后,5-30分钟出现腹胀、排气,甚至腹泻。

食物中所含有的药理活性成分也可能会导致食物耐受不良,像组胺、酪胺、苯乙胺等。

组胺是身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在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引发抗原—抗体反应时,就会被释放。组胺可以影响许多细胞的反应,会发生包括痒、打喷嚏、流鼻水、哮喘、呕吐、偏头痛等症状。

有些食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产生组胺,像奶酪、发酵肉类、香肠、葡萄酒等;有些食物天然含组胺较高,像海鲜、动物的血液、菠萝、菠菜等;此外,有些食物在熟化过程中可产生组胺,像西红柿、樱桃;还有的食品添加剂可直接诱发组胺释放,包括酒石黄、人工色素、亚硝酸盐、苯甲酸等。

食物过敏的诊断确实非常困难,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食物的种类繁多。特别是中餐,比如一个盒饭,就包含的食材就接近20种。

第二,食物过敏的诊断首先要先有一份详尽、准确的病史。如果是速发型反应,应该注意进食与症状同时出现的时间;如果是迟发型反应,必须要指导患者记食物日记。

目前,全世界诊断过敏性疾病诱因最常用的方法是:过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皮内试验、皮肤斑贴试验和过敏原激发试验这4种。其中激发试验包括鼻粘膜激发、眼结膜激发试验、食物激发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这是普遍的、全世界过敏领域医生们的基本共识。

赞赏

长按







































咨询白癜风专家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zanz.com/gmsy/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