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咱们每天都得吃东西才能活下去,能吃啥不能吃啥对健康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慢性食物过敏原检测,了解自己的身体对哪些食物过敏,在饮食中避开过敏原,改善过敏症状,重新拥有健康。
慢性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危害健康的隐形杀手
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第23次会议公布了常见致敏食品的清单,包括8种常见的和种较不常见的过敏食物。此后,过敏食物不断增加。
时至今日,看着数量众多的过敏食物、成分复杂的各类添加剂,以及不断出现的转基因食品所构成的庞大的致敏食物谱系,我们不禁要问:还能吃什么?
IgG(人体免疫球蛋白G)介导的慢性食物过敏是一种自身对特定食物或食物成分产生IgG抗体的免疫反应,与IgE介导的传统意义上的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不同,IgG介导的慢性食物过敏是一种发病更隐匿、涉及范围更广泛的过敏。临床上最高致敏食物排名依次为:牛奶、鸡蛋、鱼虾、花生、坚果。其他食品如经常食用的肉类、蔬菜、水果都可能让一部分孩子出现过敏症状。目前,因摄入食物不当引发的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慢性腹泻等过敏性疾病正悄无声息的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无数精心准备的爱心美食,正在成为隐形的杀手!
案例分析
德约科维奇慢性过敏
德约科维奇,一次次失败的原因是因为麸质过敏。麸质也叫做面筋,是谷物,特别是小麦中的一组蛋白质。不能适当消化麸质的人很容易出现涉及小肠感染的腹腔疾病。这类病人只能吃无麸质食物。遵循无麸质饮食的人不能吃任何用小麦,黑麦或大麦制成的食品,如糕点等。而荞麦,玉米,土豆粉,大米,竹芋和大豆则是一些常见的无面筋食物。
德约科维奇终生都在对抗过敏,他表示无麸质饮食是他在网球界崛起的重要原因。
清华女子足球队长慢性食物过敏改善
最初是抱着好奇的心理了解了功能医学的相关产品,包括各种神奇的检测和保健品等。随后就亲自体验了慢性食物过敏检测。检测结果让我十分惊讶,因为我居然对蛋、奶有严重的慢性过敏,而这两种食物我每天都在吃而且吃得很多。于是在结果出来的当天,我立即决定完全戒掉对我致敏的食物,除了蛋、奶外,还有一些轻度致敏的像核桃、小麦、大豆等。
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调整。因为我有健身的习惯,每天喜欢吃很多高蛋白质食物,而且每餐都要吃;而一些常用的调料几乎都含有小麦、大豆。所以我开始了奇怪的饮食方式:早餐要吃肉,吃过鱼虾、鸡肉、牛肉;烹调采用清水涮或者清炒,最多只加盐(还好我一直习惯清淡饮食,而且对小麦和大豆只是轻度过敏,三个月后即可正常摄入)。
在戒除致敏食物的半个多月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奇妙变化。
我在本科时曾经是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女足队队长,今年是我本科毕业后的第四年,因此获得了作为校友代表人文学院参加学校“马约翰杯”的资格。在3月4日的清华北操,我重新披上“清华人文”的战袍,作为场上队长,和其他6个队友站在了马杯小组赛第一轮的赛场上,对手是老牌强队化工女足。
随着比赛的进行,我感觉到越来越疑惑。我一直在跑动,冲刺也不少,却完全没有以前那种气喘、力竭的状况出现,身体感觉更加轻盈,体能极点也迟迟没有到来的迹象。于是我更加积极,作为中场指挥官,除了组织进攻,防守时也非常卖力地回防,甚至左右两边的界外球也几乎全被我包了,跑动范围覆盖了全场每个角落。比赛结束后,完全没有疲惫的感觉。比赛结果是2比1,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我们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人文学院历史首胜!
当天晚上,我突然想到塞尔维亚网球巨星德约科维奇的故事。小德在年以前,虽然成就也令人瞩目,但新闻经常报道一些他在比赛中的负面消息,比如不时因为呼吸问题(比如气喘)退赛,或者因为莫名其妙的体能问题导致崩盘等等。但自从发现对含麸食物过敏并禁食后,小德在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年初开始各项赛事豪取43连胜,当年拿下澳网、温网和美网冠军,不仅拿下ATP世界第一的宝座,也让体能从短板变成了优势,拿下那场近6小时的澳网决赛实在令人印象深刻。于是我联想到以前不理想的体能状况,尤其是高强度比赛中因为体能极点会很快到来,我往往尽量减少跑动、节约体能,我不禁将之与慢性食物过敏联系在了一起,推测我在这场比赛中的转变与戒除了致敏食物有关。
之后的比赛验证了我的推测,我体能状况的改善不是偶然。后来看了一些功能医学和肠道菌群研究的资料,了解到慢性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肠漏症”有关,会造成自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炎症等现象。于是不仅推荐父母也做了慢性食物过敏检测,自己也配对了肠道益生菌以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我感到身体状况的确得到了很大改善,增肌减脂的效果相比以前更加显著了。
.8.31
5R修复步骤
快来燕园深度健康管理中心,填写问卷预约检测吧!
点击阅读原文,参加直播课程“解决慢性食物过敏的源头,肠道5R修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