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者倡议建一座马拉松荣誉殿堂,而不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627/6359028.html

1月25日,中国马拉松年度盛典在上海举行,《中国马拉松·领跑者》杂志荣获中国马拉松推广贡献奖,这也是《中国马拉松·领跑者》杂志连续第二年获此殊荣。

在年度盛典上,《中国马拉松·领跑者》出版人谭杰做了题为“以尊重和自信为基石,塑造中国马拉松文化”的演讲,提出“建一座马拉松殿堂,而不只是一段42.公里的道路”,以“请客吃饭、全民健身、快、体育精神、我要上奥运、荣誉殿堂”等6个关键词对年的中国马拉松现象进行了梳理,以下为演讲全文。

以尊重和自信为基石,塑造中国马拉松文化

各位中国马拉松大家庭的成员,大家下午好:

我是《中国马拉松·领跑者》杂志的出版人谭杰,也是一名跑者。在座的诸位举办了中国境内几乎所有的马拉松赛事,我知道一会儿会有跑者代表的发言,但我还是想先代表中国的马拉松跑者向诸位组织者表示感谢,谢谢你们过去一年,牺牲了那么多的周末,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办了这么多令人难忘的好比赛,还被我们挑肥拣瘦,还被我们吐槽。谢谢你们,向你们致敬。

下面我开始我的演讲,先解题,“以尊重和自信为基石,塑造中国马拉松文化”。

现在大家都在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诸位而言,初心是什么?

为什么要办马拉松赛事?办一场比赛,希望送给参赛选手什么东西?对于跑者而言,为什么要跑马拉松?跑一场比赛下来,希望得到什么?

我想,作为一个组织者,如果他只想送给跑者一块奖牌、一张证书、几瓶水、几根香蕉,那么,他办的就只是一个赛事。而一个参赛选手,如果他从一个比赛中只想得到一些水、一些好吃的、一块最好特别值钱的奖牌,那么,他得到的,也只是一场的比赛的完赛。

但是,如果办一场马拉松赛,组织者最终送出的是尊重,对于跑者和对于这项运动的尊重,而跑者跑一场马拉松赛,最终收获的是一份自信,是一份荣誉,那么我觉得,这才是马拉松文化。

我今天的演讲,还有一个副标题,建一座马拉松荣誉殿堂,而不只是一段42.公里的道路。所以,我对于马拉松文化的理解,就是这三个概念,尊重、自信、荣誉。

去年我用了6个关键词来解读年的中国马拉松文化现象,今年仍然是6个关键词。

第一个词,请客吃饭。

这是《中国马拉松领跑者》杂志去年11月份做的一个选题的关键词。完整的标题是,马拉松补给是加油站,不是请客吃饭。

选题的源头,是因为我参加的首届成都马拉松,我不知道成都马拉松但组织者在不在,我想说成都马是一个好比赛,而且有潜质成为更好的比赛。比赛当天,我在到达终点之后,在那里停留了一会儿,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闻发生。然后我就看到一个中年跑者在到达终点之后,马上掏出手机,打开视频拍摄功能,交给一个旁观者。他说自己是一名律师,每次跑完都会马上录制赛事点评,然后放到网上发布。我就听了一会儿,听完之后,我很震惊。因为我听到他说,这是他跑过的40多个比赛中排名倒数第三的比赛,因为,比赛补给除了水、饮料、能量胶和香蕉之外,什么都没有……

我不知道他还想要什么,其实他可能忘记了,成都马拉松是准备了小面包和榨菜的。当然,没有更多的鸡鸭鱼肉和瓜果梨桃。

我想,如果一个跑过国内国外40多个马拉松的律师跑者,对于马拉松补给的理解,还停留在请客吃饭的层面上,那么中国马拉松文化的建设,真的是任重道远。

那期杂志还采访到了马拉松办公室主任水涛,他说的一句话被用做了采访的标题是,“如果过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fuguomine.com/gmsy/11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