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宝宝在添加辅食时对某种食物过敏了,该如何处理?以后应该杜绝此食物吗?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探讨宝宝对辅食过敏的解决办法。
哪些食物易过敏?
●奶制品
奶制品是最易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之一,例如奶粉、奶片等。
●蛋类食品
6个月龄内的宝宝由于消化道粘膜屏障发育不完全,鸡蛋中的蛋清蛋白质分子极小,非常容易透过肠壁粘膜进入血液,引起宝宝的过敏反应。
●干果类食品
花生、芝麻、栗子、核桃等坚果类食物。
●海鲜食品
如鱼、虾、蟹、海贝、海带等。
如果在宝宝的辅食中有以上几类食物,那么爸爸妈妈就要小心了,尤其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对某种食物过敏,就更要注意宝宝是否同样会过敏。
辅食添加需要回避易过敏食物吗?
小宝宝由于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完全,过早添加辅食,不仅没有起到给宝宝添加营养的作用,还可能引发宝宝过敏,因此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最好在6个月龄后。
避免或者推迟添加某种食物,并不会带有预防过敏的效果。
“美国儿科学会与澳洲健康医学研究会建议:不用推迟添加易过敏的食物,也不用按照特定顺序添加,也不用缓慢增加新食物的种类。
”给宝宝添加辅食,不要“急功近利”,每一次添加新的辅食时,前后一般要间隔4-7天。
这样不仅能够让宝宝逐步接受新的辅食,也能及时了解究竟是哪种食物引起过敏。过敏症状一般很快就会显现。
所以不用“预防性地”避免添加易过敏的食物,大胆去让孩子尝试各种丰富的食物,小心观察是否过敏,确认孩子过敏就回避吃,不过敏就放心吃。
什么情况下该怀疑食物过敏?
●皮肤反应
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或者疹子(多出现于面部、颈部和耳部皮肤),或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疙瘩,还有的表现出皮肤干燥、潮红,也有可能是宝宝之前已经存在的湿疹症状加重。
还有些宝宝出现口唇红肿、舌头溃烂的症状,宝宝会哭闹、不肯吃饭;或者眼睛周围皮肤发红,宝宝表现出揉眼睛、流眼泪、眼睛充血等。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比如频繁吐奶)、腹痛(哭闹不安)、便秘、腹泻、拉稀水样的大便等。
●呼吸道表现
出现类似感冒的表现,总爱揉鼻子、打喷嚏、流鼻涕,也有可能咳嗽(阵发性的干咳,夜间比较明显)、气急,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一般情况
也有宝宝表现为更容易哭闹了,看起来没精神没力气、好像总想要睡觉的样子,较大的儿童会说头痛,或是表现出各种情绪问题。
长期也可能表现为体重不增甚至体重减轻、身高增长比较缓慢等。
出现以上的情况,且排除掉感冒、家庭环境变化等其他因素,都要小心是否宝宝发生了过敏,尤其是要多加注意那些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
宝宝食物过敏应该怎么办?
●回避过敏食物
首先要立即停止摄入过敏的食物,以及含有过敏食物配方的相关食物。
轻微过敏的儿童应该定期评估是否需要继续回避该食物。
●对症治疗
专科医生确诊宝宝发生了食物过敏后,会根据宝宝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身体损害程度进行对症治疗。
●食物替代
如果是牛奶过敏,应该继续母乳喂养,或者根据情况替换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者氨基酸配方奶粉。
宝宝一旦食用某种食物引发过敏后,是不是就要从此杜绝此类食品的添加了呢?
一般情况下,随着宝宝的成长,对有些曾经过敏的食物也不再过敏了。
所以孩子长大一些后可以尝试再次添加此种食物。
但是如果爸爸妈妈有一些特定的过敏源,比如双方家长都对某些食物过敏,那么宝宝对该种食物长期过敏的概率就会提高。
如若有侵权,请后台联系麟儿LinErBaoDian
往期精选
▼
别再推迟宝宝吃肉时间了!这份“肉类辅食添加指南”千万别错过!
发愁!宝宝发音不清楚,需不需要剪舌系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