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治疗进展一

白癜风患者能否运动 http://m.39.net/pf/a_4920680.html

脂溢性皮炎治疗进展(一)

于越,王国江

作者单位:,医院皮肤科(于越,王国江)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dermatitis)亦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浅表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鳞屑,可伴瘙痒。该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2%~5%,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糠秕马拉色菌、性激素水平、皮脂水平及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对脂溢性皮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脂溢性皮炎治疗方法也取得了多方面进展,现综述如下。

1药物治疗

1.1抗真菌药物

多年来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好发生于皮脂腺发达部位,而糠秕马拉色菌是一种噬脂性微生物,脂溢性皮炎可能与卵圆形糠秕马拉色菌的存在有关,因此抗真菌药物治疗脂溢性皮炎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轻、中度脂溢性皮炎一般首选外用抗真菌药物,重度脂溢性皮炎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有文献报道,例脂溢性皮炎患者给予2%酮康唑洗剂外用,每日2次,结果显示治疗组不良事件的出现率为14%,其中用药局部刺激反应占18%,疼痛占4%,瘙痒占1%,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占1%,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作者认为外用酮康唑制剂具有较好的安全性。Goldust等使用舍他康唑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并与克霉唑、吡美莫司、氢化可的松、甲硝唑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舍他康唑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药物,且耐受性较好,患者满意度高于其他药物,但该研究未对停药后的皮损复发情况进行研究。Elewski和Cantrell也对舍他康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单中心开放性研究,20例轻度至重度面部脂溢性皮炎的青年患者纳入研究,以红斑,脱屑,耐受性和瘙痒作为治疗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有效率为58.8%,表明舍他康唑是安全和有效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外用制剂。卢利康唑是一种新的外用咪唑类药物,研究证实其对抗马拉色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非常低,为0.~0.mg/ml,且作用比酮康唑更强大。由于口服抗真菌药治疗脂溢性皮炎的证据较少,所以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其应用价值。

1.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抗真菌药物治疗脂溢性皮炎有时会发生耐药,而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会诱导激素依赖性皮炎,所以这两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具有抗炎作用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已经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观察发现其复发率与药物不良反应均较低。谷晓红等应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58例脂溢性皮炎患者,治疗1周后症状下降(6.39±1.83)分,4周后症状下降(4.00±1.61)分;另一项纳入61例脂溢性皮炎患者的对照研究发现,吡美莫司组同氢化可的松组相比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复发率较低。Papp等在一项单盲随机对照研究中,分别外用他克莫司和氢化可的松,连续12周,结果他克莫司起效时间慢于氢化可的松,但前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后者。国外一项随机研究中,吡美莫司组的有效率高于甲硝唑凝胶组和甲基泼尼松龙组(P<0.05),且吡美莫司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硝唑组。而另外一项开放性无对照的研究中,对16例脂溢性皮炎患者使用吡美莫司进行治疗,并对鼻翼两侧、前额、眉毛区域的得分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临床疗效较好,仅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瘙痒。Semih等对既往使用过吡美莫司后病情又复发的患者再次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案,发现再次给予吡美莫司治疗起效更快,且复发时间延长,不良反应主要是最初治疗几天出现短期红斑。潘小刚和刘栋发现脂溢性皮炎复发者再次给予吡美莫司治疗仍可达到短期治愈,长期缓解的效果。总之,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疗效确切,但少数患者有红斑、瘙痒等不良反应。长期应用的潜在风险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治疗脂溢性皮炎历史较长,国内不少学者上世纪初曾用曲安奈德和益康唑治疗脂溢性皮炎,有效率分别为95.6%,97.4%,疗效相似,作者未对该药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但认为曲安奈德是中强效糖皮质激素,不建议长期应用。Kircik和DelRosso用0.1%氯可托龙对不同人群(成年人,青少年,婴儿)进行治疗研究,每日3次,连续21d,评价指标包括红斑、水肿、渗出物、苔藓化、脱屑、瘙痒、疼痛等。38例患者完成试验,68%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症状评分下降76%,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有痤疮样发疹、灼热、毛囊炎。一项回顾性研究也证实氯可托龙使用无年龄限制,临床试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且未见发生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总之,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会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不推荐作为治疗脂溢性皮炎的首选药物。

1.4其他药物

烟酰胺(nicotinamide,NCT)Gabriella等将48例中度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外用NCT,B组使用安慰剂,在开始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周、第6周、第12周,通过对红斑、鳞屑、渗出物等进行全面评估。结果发现A组患者症状减少75%,B组减少35%。研究者认为在炎症性疾病中烟酰胺能够调节细胞因子而控制炎症。此外,该研究的缺陷是未与治疗脂溢性皮炎的药物作比较,如抗真菌药、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对比研究。透明质酸钠(hyaluronicacid,HA)是另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药物,Schlesinger等对15例18~75岁轻中度脂溢性皮炎患者采用HA治疗并进行了单盲研究,第2周、4周、8周分别观察患者的红斑、瘙痒等指标。患者的红斑和瘙痒分别下降至66.7%和50.6%,但由于样本量小及单盲性研究,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仍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

DOI:10./sypfbxzz.-.20412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9(4):-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2-。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fuguomine.com/ffgm/6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