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讲求精准,医疗模式已逐渐从对“病”下药转变为对“症”下药,即为不同的病人量身定制“个性化医疗”方案。如今,皮肤诊疗也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医院皮肤诊疗中心引进一些先进的检测和辅助诊断设备,让皮肤诊疗更加精准。近日,该院皮肤诊疗中心公布了几个检测数据,本版邀请副主任医师许洁做分析和提醒。
经常敷面膜、用“洁面神器”
你离过敏不远了
随天气转凉,很多人感觉面部皮肤开始干燥、紧绷,甚至出现脱皮、刺痛、瘙痒和发疹,更有甚者整张脸状似“关公”。就如林女士,入秋后她天天敷面膜,可仍然不时感觉面部皮肤紧绷,涂护肤品时伴刺痛感。前不久,她去农业公园赏花后,整张脸弥漫潮红,两颊密密麻麻发红疹,眼睑水肿,又痛又痒,赶紧就医。
“近期,皮肤科就诊面部过敏的患者增多,像林女士这样的病例很常见。”医院皮肤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许洁介绍,秋季天气干燥,早晚温差加大,皮肤水分流失加速,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人很容易受刺激发生过敏。通过皮肤检测仪发现面部过敏人群均存在面部皮肤水分和油脂下降,血红素、黑色素增多等问题。
许洁提醒
当出现皮肤过敏时,尽量使用成分简单、安全的修复类产品,医院验证安全有效的药妆护肤品,不可随意外用激素或成分不明的药膏。医院进行专业的修复治疗,如舒敏之星仪器治疗,在医生帮助下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30年来,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发病率已高达11.6%。
许洁医生说:“我发现越爱在面部折腾的人,越容易发生皮肤过敏。以往,中青年女性常常由于使用不安全祛斑霜引起面部皮肤过敏,而这几年由于使用面膜引发的过敏日益增多,应引起广大爱美女性的注意。”
专家提醒,预防皮肤过敏应科学护肤,要注意以下事项:
不用“洁面神器”。现在,洁面磨砂膏、美容刷、洁面仪等各种“洁面神器”层出不穷,净毛孔、去暗沉等,真有奇效吗?事实是,过度、频繁地使用这些,极有可能损伤皮肤屏障,让皮脂膜变薄,皮肤就会水油失衡,进而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演变为敏感肌,稍有不慎就会过敏。其实,面部皮肤只需适当清洁即可,保湿霜、隔离霜并没有那么难以洗净,粉刺也不是清洁就可以去除的。过敏期间尽量只用清水清洁,平时适当使用一些温和的弱酸性洗面奶就足够了,至于“洁面神器”还是不用为好。
不要常敷面膜。敷面膜只是暂时增加皮肤水分,如果过于频繁反而会加速角质层剥脱,损伤皮肤屏障。因此建议根据皮肤状况适度使用,每周不超过2次。皮肤状态不佳时尽量使用保湿类药妆面膜,其他美白等功能性面膜暂不使用。同时,换季时节,要适度调整护肤品种类,如入秋后要使用保湿效果更好的保湿乳或保湿霜,给皮肤提供最佳保护。
不是夏天也要防晒。敏感肌肤者容易受到日光的侵害,轻者出现色素沉着,严重的还会发生过敏。所以,外出时都应像夏季一样做好防晒工作,或物理遮盖,或涂抹安全的防晒产品,避免紫外线还有抗衰老的作用呢。
见痣就点?且慢!
先让皮肤“听诊器”判断良恶
45岁的阿峰(化名)右脸颊出现两颗绿豆大小的“黑痣”有大半年了。近日他想祛痣治疗,结果经皮肤镜检查发现其中一颗为良性的黑色素细胞痣,另一颗则高度怀疑为基底细胞癌,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得以治愈,病理也证实为基底细胞癌。医生说,这颗“痣”幸好没有用激光或其他方式去除,否则不仅容易复发,而且延误治疗会导致不良愈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身上的痣越来越多,形态扁平或凸起,颜色褐黑或肤色,大小如米粒、黄豆不等,有的会逐渐变大,颜色加深或变浅,时而还有瘙痒。那么,这些痣会恶变吗?该如何科学防治?
许洁医生解释,绝大多数的痣是良性的,恶变率较低,但不正确的治疗可能刺激黑色素细胞发生异变,即转变为恶性的黑色素瘤。亚洲人黑色素瘤发生率远低于白种人,且多为肢端型,但恶性程度较高。还有一些貌似色素痣的恶性皮肤肿瘤,如基底细胞癌,虽然恶性程度较低,但长时间发展或处理不当也可能会发生转移,或造成毁容性损伤。因此,大家在祛“痣”前一定要判断其良恶性质,再对“痣”进行相应治疗,恶性的手术切除,良性的根据大小、深浅进行手术、激光、冷冻、电灼等治疗。
“以往皮肤科医生都是先通过肉眼凭经验来判断皮肤肿物的良恶性,如肉眼不能判断的,再做病理检查明确。但很多患者害怕,不愿接受这种有创检查。现在,可以通过皮肤镜进行辅助检查了。”许洁介绍,皮肤镜是一种便捷无创的皮肤检测手段,它的检测深度可达真皮浅层,并能通过观察皮损色素、血管的形态、分布判断疾病的类别。除了色素性皮肤病,皮肤镜还能对毛发病、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等进行诊断和治疗监测。皮肤镜可以说就是皮肤科医生的“听诊器”。
来源:温州都市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