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敏症状要学会躲着走健康长沙周

通过过敏原筛查检测确定过敏原,避免接触;还可选择脱敏治疗

长沙晚报记者彭放通讯员杨芳   

指医院耳   

李湘胜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

邓发文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吴志强皮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经常鼻痒、鼻塞,喷嚏不断,清鼻涕直流;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红疹,一段时间后又自然消失……这些都可能是过敏的症状。过敏是过敏原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发生在不同脏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症状。随着工业化程度提高,生活方式改变,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今年7月8日是第14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过敏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重要疾病之一。如何打好防过敏保卫战?有关专家来支招。

  个案1

反复鼻塞打喷嚏,原来是过敏性鼻炎

28岁的张先生从事销售工作,今年2月从北方的公司总部调到长沙分公司后,他经常鼻痒、鼻塞、喷嚏不断,症状时轻时重。每次症状明显时,他总以为是感冒,自行服用了感冒药,症状却越来越严重。近日,张先医院耳鼻喉科就医。结合相关检查,医生诊断是过敏性鼻炎惹的祸。

“很多人把过敏性鼻炎误以为是感冒。”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湘胜介绍,感冒的病程一般为7到10天,不用药也有自愈倾向,而过敏性鼻炎患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

  李湘胜特别提醒,别把过敏性鼻炎当成小毛病,它可能引起鼻窦炎、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尘螨、花粉、真菌等都是引起过敏性鼻炎常见的过敏原。过敏性鼻炎是全身过敏反应在鼻部的表现,因此,除了鼻部症状外,还可能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以及喘息、咳嗽、气急和胸闷等肺部症状。市民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接受系统治疗。

  个案2

孩子反复咳嗽两年,诊断为过敏性哮喘

  盈盈(化名)现在3岁4个月,已有两年反复咳嗽的病史。“我们当地卫生院按照感冒、气管炎治疗,中药、西药吃了很多,都没有效果,最好的一段时间也只有半个月不咳。”最近,盈盈的咳嗽再次加剧,甚至咳到干呕,妈妈带她到医院儿科看病,确诊为过敏性哮喘。

  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邓发文表示,在儿科门诊,像这样的久咳患儿很常见,其中大部分属于过敏性哮喘。因为该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常被误诊为感冒、支气管炎等。家长要细心观察患儿的症状,向医生准确描述患儿咳嗽的特点、好发时间,以及相关的伴随症状等,才有利于医生诊断。

  邓发文提醒,即使是轻度哮喘也应予以重视,及时就医。如果病情控制得及时,完全有可能治愈;一旦延误治疗,就很可能经常发作,需要终生服药。

  个案3

牛奶拌蜂蜜敷脸,女孩患上接触性皮炎

20岁的小文正是爱美的年纪,她在网上看到用牛奶拌蜂蜜敷脸可以起到美白效果,便“依法炮制”。一周过去,小文的面部皮肤没有变得白净光滑,反而冒出了成片的小红疹。在医院皮肤科,小文被诊断为接触性皮炎,医生分析与其使用自制的牛奶蜂蜜面膜有关。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皮肤黏膜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反应。”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吴志强说,很多爱美的女性会自制各类面膜来敷脸,以期达到美白皮肤的作用,但可能会适得其反。因各人体质不同,用燕窝、黄瓜、鸡蛋、芦荟、牛奶、蜂蜜等直接敷脸,不仅不易被皮肤吸收,还有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吴志强建议爱美人士,可使用商场销售的正规面膜进行护肤,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的脸部清洁与保湿。

  生活中有4大类常见的过敏原

  过敏反应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于外界的过敏原与具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出现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导致身体某些器官功能障碍和组织的损伤。

  过敏原是使人过敏的抗原,空气、食物、饮料、药物、日常用品中都有它们的踪影,它们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根据接触过敏原的不同途径,通常将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分为4大类:吸入性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皮屑等;食入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谷物、牛羊肉、海鲜、坚果等;接触性过敏原,包括各类化妆品、染发剂、有机溶剂等;药物过敏原,可通过食入、吸入、接触或注射使人致敏并发生过敏反应。其中,注射诱发的过敏反应最严重,如注射青霉素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疾病是个统称,发生部位不同,症状有较大差异。”专家总结,过敏性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呼吸系统过敏,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鼻子发痒、喘息、憋气等;

  皮肤过敏,有湿疹、药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表现为各类皮疹,大多具有红、肿、痒的特点;

  眼睛过敏是过敏性结膜炎,眼睛会红肿、发痒、有黏性分泌物;

  消化道过敏则会出现腹痛、呕吐、排便异常等症状。

  严重过敏情况下,人体还可能出现皮肤潮红、窒息、血压降低、视物不清、晕厥、丧失意识等全身过敏反应。

  经常过敏患者应检测确定过敏原

  目前,过敏患者通常只接受了缓解症状的治疗,大多数人没有确定过敏原,导致病情反复加重、迁延不愈。李湘胜提醒,经常过敏患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过敏原筛查检测确定过敏原,避免接触。临床检测过敏原主要有两种方法:过敏原皮肤试验和血清IgE检测。

  尘螨过敏患者,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烘干暴晒;霉菌过敏患者注意经常开窗通风,及时清理发霉书籍和食物;花粉过敏患者少在晴天刮风时出门,避免到花团锦簇的地方游玩;宠物过敏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和宠物近距离接触;对食物过敏的人只要找到致敏食物便可以避免“祸从口入”。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应随身携带“救命药”。儿童应该多接触大自然,家里少用消毒液等,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此外,对于经常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脱敏治疗,又称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但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5年。

家有过敏娃,不妨长期记录饮食起居

长沙晚报记者彭放通讯员杨芳    

  儿童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人群,最常见的是由花粉、尘螨、真菌和宠物等致敏因素引起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结膜炎。宝宝爱揉眼睛、连续打喷嚏,甚至睡觉打呼噜、磨牙、黑眼圈都可能是过敏的表现。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邓发文提醒,如果孩子出现常见的普通疾病经过对症治疗却不见缓解、反复发作找不到病因,或者不明原因的生长发育不良,家长可多留意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一些被忽略了的过敏症状。

  一般情况下,医生怀疑患儿存在过敏情况,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一步追溯、印证,并进行过敏原筛查检测。但外部环境中存在的过敏原千千万万,医学检测只针对已知的常见过敏原。邓发文建议,家长应该让孩子回避已知的过敏原,比如不吃某些食物。不确定的可以先避开,过一段时间再谨慎小量尝试,如果再次发生症状,就可印证判断,彻底回避。在此过程中,时间跨度大,孩子接触的食物、环境变化多样,如何才能记得住?当然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建议家长对过敏孩子的饮食起居长期记录,如“何时何地进食何物、何时出现何症状”等,方便追踪印证,避开过敏原。

  过敏作为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物质对抗的一种过度“防卫”反应,其“记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过敏原在规避一段时间后,身体可能会失去免疫记忆,那就不再过敏了;当然,如果过敏体质没有改善,也可能某段时间又对另外的物质产生过敏反应。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任由过敏原反复刺激,过敏反应就会一直维持下去。

  家有过敏体质的孩子,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专家提供了几点建议:

1.日常家居少囤货,以防囤积过多物品积尘。

2.有的人习惯抖床单,建议别在室内抖床单,有条件的最好使用吸尘器。

3.床铺被褥定期清洗晾晒,最好在阳光下暴晒。螨虫一般在50℃以上就会被杀死,容易孳生螨虫的物品用黑色塑料袋装起来,放到太阳底下暴晒,可以达到杀死螨虫的目的。梅雨季节可以用开水煮。

4.婴幼儿的过敏原很大比例在于食物,建议尽量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才开始添加辅食。

5.多接触大自然,多晒太阳可改善过敏性体质。

健康吧主:杨蔚然

如果您喜欢今日内容,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亲朋好友,请注明出处。









































哪里治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的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zanz.com/ffgm/2557.html